005 朕的凤后(第5/7页)女皇的后宫三千
女。”
永熙帝举杯笑道:“承谢家主吉言。”
水墨笑也得体地端起酒杯饮了一口。
谢扬英敬酒之后便坐了下来,有意无意地观察着永熙帝接受其他大臣的恭贺。
进京之后她便暗中收集这位新帝的信息,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她所得到的信息极为的少,不是因为这位新帝的保密功夫做得有多好而是她由被众人瞩目到登基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
永熙帝成年之前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皇女,那时候想必谁也不会想到今日她居然会坐上大周之主的位置。
谢扬英目光看向了不远处按官职品级安坐的女儿。
自从女儿进京之后便进宫给如今的祥贵太君请安,从祥贵太君的口中得知,当日任命她的大女儿为西南大将军,十一皇子下嫁以及暗示谢家最好迁往京城这一系列事情都是这位新帝的意思。
谢扬英若是之前还对这个新帝有所轻视,在得知这些事情之后便也谨慎起来。
进入京城权贵圈一直以来都是谢家的目标,多年前,她将精心教养的嫡子嫁给了先帝废太女为正君便是为了这个目的,只是可惜先帝却对谢家防的很,谢家根找不到机会在京中扎根。
谢扬英之前对于瑄宇帝那般压制谢家有些不解,如今却也得到了答案了,或许先帝根便没有打算将皇位传给当时的太女,自然不会让谢家成为其助力,不仅是不想谢氏壮大,更不希望让当时的太女站稳脚跟。
之后几年,朝廷更是对谢家的重视程度也渐渐地减弱,甚至已然似乎忘了西南还有一个谢家的存在。
在太女被废之后,谢扬英便知道,自己之前的一番心血都白费了,还赔上了一个嫡子,甚至有可能会受到废太女一事的牵连。
所幸,先帝还不至于想着要将谢家连根拔起,或许她也没有这个能力。
只是朝廷的这些举动也引起了谢家的不安。
因而西南传出顾若青的死因之后,谢扬英便知晓谢家的机会或许来了,因而方才会出现西南民众上万言书恳求瑄宇帝严惩凶手一事。
虽然这件事是司慕涵挑起的,但是谢家也在背后推波助澜。谢家要让朝廷明白,西南若是没了谢家,朝廷便寸步难行。
然而事件的结局却有些出乎谢扬英的意料。
谢家是从中得到了一些好处,却也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
西南大将军一职虽然是个肥缺,但是谢扬英也清楚,这个职位也不过是一个名号罢了,先帝是不可能让谢家正真地掌控实权的。
而十一皇子下嫁也是祸福不明。
谢扬英还清晰地记得当日宣旨之人到了谢家之后,第一件事不是宣读瑄宇帝赐婚的旨意而是对西南的气候环境做了一番大大的贬低了一番,西南乃大周的蛮夷之地,又不适合男子生活,尤其是尊贵的男子。
谢扬英当时还以为先帝想对谢家动手,又或许是因为她对于废太女家眷一事处理让先帝不悦,已然开始在心中谋算着对策。
只是没想到先帝的旨意却是要将十一皇子下嫁给她的嫡次女。
宣旨之人宣读完旨意之后没有立即离开,而是在谢家住了一段时间,其实隐晦地提及了大皇子因为远离京城而早丧一事,又祥君舍不得儿子离开京城,且先帝当年也因为大皇子早丧一事而难过不已,不希望重蹈覆辙。
谢扬英是什么人,自然明白那人所的这一番话是受了先帝的意,只是尚且还不知道先帝的真实意图,便多加试探。
终于那宣读圣旨的官员被谢家的真诚“感动”,便将先帝希望谢氏迁往京城一事了出来。
谢扬英犯难了。
先帝所的迁往并非如她之前想打进京城权贵圈一般,只是派出家族中的一些有能之士进京,继续维持谢家在西南的地位不变。
先帝得到意思却是希望谢家放弃西南扎根京城。
谢扬英随即着急了谢家族内的一些重要人物,在权衡了利弊之后,最终还是选择听从瑄宇帝的意思,上了折子,以迎娶十一皇子唯有将谢氏前往京城。
谢扬英明白,她这是不从也得从。
谢家虽然有能力影响朝廷,但是却没有能力与朝廷作对。
而且西南也并非只有谢氏一个望族,若是朝廷震怒之下扶植西南的其余望族打压谢氏,那谢氏将来失去的怕是会更多。
自然,谢家虽然决定前往京城,但是也是不愿意放弃西南的地位的。
所以留在西南的族人都是族中一些长辈,这些人虽然年老,但是影响力也名望却是不容觑的,且估计还是能活个好几年的。
谢家如今最缺的便是时间。
只要谢家在京中站稳脚跟,却还是可以回防西南,维护谢家希望望族的地位。
而谢家长女留在西南,若是能够寻的机会夺得临淮河军营的实际掌控权,便是谢家失去了西南第一望族的地位,谢家在西南的影响力却还是没有降低的。
谢扬英在离开西南之时给嫡长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