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三岔口兵营(第2/3页)奋斗在盛唐
看自己还是穿着便服,崔二郎有点心里不平衡了,暗暗惦记,回头离开的时候,一定要跟长史宋廉催一下官服的事,这办事效率也太慢了。
“来来来,两位请坐!”
宋廉招呼崔陈二人坐下,然后左右看了一眼,道:“我给你们介绍一下,唔,这位团练副史郭校尉,上次你们应该见过了,官就不再做介绍。至于这位呢……”
宋廉指着左手边这位绿袍银带的官员,介绍道:“他便是莆田县的刘县令!”
莆田县令?
崔耕和陈子昂有些纳闷,难道宋廉今天召他们二人过来,不是谈即将到任的清源县令之事?不然干嘛将莆田县令也叫过来?
不过莆田县令即便不是二人的顶头上司,但也是六品的上官,两人闻之站起,依足规矩拱手拜见。
这时,郭恪霍然起身,还是一副冷冰冰的模样,披甲抱拳道:“长史大人,这里也没我什么事,末将先出去抽检军营各哨卡了。”
宋廉了然一笑,捋须道:“郭副使太过心啦,这里也不是什么边疆战乱之地,无需这般心翼翼啊。”
“末将既然率队出行负责长史大人此番行程安,就有责任将大人毫发无损地带回泉州城去。”郭恪道。
刘县令听着郭恪的话,好像把三岔口一带比作是匪患从生,走在路上都有人劫道的乱象之地,心里有些不高兴了,毕竟这三岔口既属于清源的辖境,也属他莆田县的辖境。得好像是他这个莆田县令主政不利,不会治理地方,导致此地不安生似的。
随即,他摇头道:“郭校尉,这里一来匪患已除,二来地处内陆,哪里会有那么悬乎?你这也太题大做了。”
陈子昂想着刚才一路看来的情形,亦道:“对啊,郭校尉你这是绷得太紧了。放松些,放松些……”
“哼!若真如你们得那么安,那前些日子还闹了匪患?莆田县下面有好些个庄子,将可是听不仅被洗劫一空,有的庄子还被屠了村!”
郭恪依旧是冷冰冰的臭脸,道:“至于清源县,还被山匪混进了城。占了城楼不,还被人攻了县衙,控制住了一县县令。这便是你们得地处内陆,太平安生?将不是你们这些整日浑浑噩噩,只知度日混口之辈!”
罢,郭恪再次向宋廉抱了一拳,道:“巡弋戒备,护长史大人之安乃末将此行之责,先行告辞!”
声音落罢,人已经径直出了帐。
这刚才发生的一幕,可把崔耕看懵圈了。
好家伙,这哥们天生拉仇恨的吧?这嘲讽开的,一通话直接把莆田县令和陈子昂都给得罪进去了。
对了,谁是浑浑噩噩,度日混口之辈啊?
这话怎么感觉是冲着老子得啊?
崔耕突然醒悟过来,这郭恪开嘲讽居然把自己也顺带着挖苦进去了。
而此时的陈子昂和莆田刘县令,也是被郭恪这通话给呛到了,一言不发,一脸的不爽。
“哈哈,郭校尉年轻气盛不会话,刘县令、陈县丞,都莫要往心里去,坐下…坐下…”
宋廉见状,只得替郭恪擦屁股当起和事佬来。
刘县令到底是一县县尊,盘腿坐下之后,还是气呼呼地问道:“长史大人,这位郭校尉什么来头啊?一个八品宣节校尉,居然敢如此无礼?”
“他啊?呵呵,八品的宣节校尉,却领着该长史别驾出任的团练副史职事,刘县令,你他什么来头?”
宋廉笑了笑,挥了挥手,道:“好了好了,不他了。今日召集刘县令你,还有清源暂代署理县衙的县丞县尉来此地,是想通报你们两件事情。”
“长史大人请讲!”三人异口同声。
宋廉道:“第一件事情呢,是两天前,前清源县令胡泽义已经被押解进长安了,他的案子据会由刑部、大理寺、还有御史台三司会审。”
“三司会审?这么严重?”刘县令很是惊讶。
崔耕不懂什么三司会审一脸茫然,而陈子昂却是连三声可惜,摇头叹道:“除非是震惊朝野的大案啊,不然不可能轮到三司会审。端毅这回恐怕是一失足,走了绝路啊!”
“陈县丞所言不差,此番胡泽义就算不死,也难逃流配三千里啊!不过他也是自作孽不可活!”
宋廉道:“大唐立国几近百年,第一个被山匪攻占县衙的县令是他;第一个向山匪投降苟活的县令是他;第一个与山匪勾结祸害城中百姓的,还是他!你这事儿传到长安,还能的了吗?官听长安刑部来泉州提人的官员了,圣后临朝时听闻此事,当场便气得大骂——该死…当诛!这事儿没牵连到他的家人,已经算不幸中的万幸了!”
此番话落罢,陈子昂唏嘘一声,不迭摇头。而刘县令亦是默不作声,垂头不语,他跟胡泽义作为邻县同僚,又同为一县县令,彼此有过交集。他也没有想到,胡泽义今日会有这么个下场。
倒是崔耕比他们几人都淡然许多,既没有兔死狗烹的感慨唏嘘,也没有咬牙切齿恨不得胡泽义更惨点。在他看来,胡泽义有此下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