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岭南肃政使(第2/3页)奋斗在盛唐

官职不变,朝廷许其荫二孙为宣德郎。”

    宣德郎为正七品的文散官,一般来讲,这种荫官如果没有具体职司的话,待遇会调下一级。

    也就是,冯朴的两个孙子,啥都不用干,就相当于朝廷的八品官了。

    冯朴如今这么大岁数了,在官场上的上升空间俨然不大,如今能沾着崔耕他们的功劳为膝下的孙子铺条路,朝廷也算待他不薄。

    不过既然是擒拿倭王的大功,这种封赏也绝不算厚,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张子瑞当年好歹也当过扬州刺史,熟知朝廷规矩,瞬间心里就有底了,不由哈哈大笑,乐道:“冯朴,官就嘛,看来朝廷也没将你们这场大功当做大事儿啊。照你这封赏,他崔二郎顶了天也就是升一级,从七品升成正七品罢了!正七品的宣德郎,还能调到大周其他府道去?别痴心妄想了!来呀,传武安抚使之命,速速拿下崔……”

    “你敢!”

    此言一出,众人齐齐色变。

    张元昌和林知祥齐齐将手按在墙壁上,就要向楼下发出进攻的信号。

    郭恪脸色铁青,抽刀在手!

    封常清上前一步,挡在了崔耕的身前,以躯挡刀,忠心护主!

    唯独沈拓气定神闲,双手微微下压,苦笑连连道:“大家还请稍安勿躁,就算要动手,也不差这一时半会儿的吧?还请听官把崔大人的封赏完了。”

    “那个,打断一下哈,沈长史!”

    从长安同归得来封赏的陈三和,忍不住打断道:“崔大人对陈某有再造之恩,不如就由下官宣布此事吧?”

    “算你还有些知恩图报之心。”

    沈拓嘴角含笑频频颔首,大手一挥道:“好,就由陈大人来亲自宣读吧。”

    没错,如今沈拓也不再以“江湖术士”来称呼陈三和,而是以同僚相称。

    一股极为不祥地预感涌上了张子瑞的心头,暗道,莫非我推断错了?朝廷对崔二郎有一番大恩赏?

    陈三和上楼许久,也早已知道谁是人谁是鬼,面露讥讽之色地瞥了眼一肚子疑惑的张子瑞,揶揄道:“怎么着?张别驾心里不安了?不过你也没猜错,朝廷此番的确就是仅仅将崔大人的从七品宣义郎擢升为正七品的宣德郎,成了某家的顶头上司!”

    唔?话里有话啊!

    梁波和张子瑞齐声问道:“你又得了啥官儿?”

    陈三和很神棍很骚包地一甩手中的拂尘,似官非官,似道非道,不伦不类,捻着黑髯道:“某家啊?蒙朝廷恩赏,蒙陛下看重,封了某家一个的监察御史而已。品秩也不高,仅仅是八品下,和您二位六品官比起来,不值一提,不值一提啊!”

    听到陈三和的封赏,梁波和张子瑞差点没气哭了!

    八品的监察御史和其他官员的八品,那能一样吗?每年的春天和秋天,御史台会把国分成二十四个片区,派下二十四个监察御史。

    没错,人人都是八品下,连一个下县的县令都大大不如。

    但是,那又如何?哪个地方官不得心翼翼地伺候着,殷勤地巴结着。

    人家的御史的职责里写的明白,御史出京巡视,“若不能地动山摇,震慑州县,为不称职!”

    就是要嚣张跋扈,就是找地方官的毛病,就是要弄得你官府鸡犬不宁!

    就是三品的上州刺史,也得老老实实的受着,因为这是朝廷法度,除非你不想当朝廷的官了!

    君不知当年清源县的老县丞张柬之,升了八品监察御史后,在长安城中连索元礼都敢喷口水大骂?

    八品下的监察御史尚且如此,那崔二郎成了他的顶头上司,又该如何威风?

    正七品的御史,还成了陈三和这个监察御史的顶头上司?

    那崔二郎干不死武三忠,还收拾不了自己俩人?

    梁波和张子瑞面面相觑,各有心思。

    “咦?不对!”

    张子瑞猛地一拍大腿,发现里其中一个不合理的地方,急忙问道:“按照朝廷规矩,八品监察御史以上,只有六品侍御史,不设七品职事!从来没听过有御史是正七品的品秩,陈监察御史莫不是在诓骗我等?”

    “呵呵,贫道,哦不,官诓骗的人多了,你算老几?”

    陈三和啐了一口唾沫,道:“那是因为,朝廷任命崔大人的职司是……岭南道肃政使,这是个临时差遣,故设正七品品秩,这回听清了吧?”

    噗通~~

    膝盖落地,有人跪倒。

    跪地之人,并非别人,正是梁波!

    原来还软硬不吃,还嚣张跋扈,还任谁都不放在眼里的梁波,听到崔耕的职司后,竟痛痛快快干净利落地跪了下来。

    砰砰砰~~

    不待众人反应过来,他已经接连磕了十余个响头,声音奇大,额头上鲜血淋漓!

    不少人都觉得心中一紧,这姓梁的疯了吧?

    这逼还真舍得下钱啊,这么个磕法,多磕几个不定真能磕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