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衣锦还乡来(第1/3页)奋斗在盛唐

    你妹,当着众人面这么,刘幽求这是要赶鸭子上架啊。

    崔耕第一反应是不想接这茬儿,但人和尚都把状告到自己跟前了,不接不合适啊,民告官,正是肃政使的职辖啊。

    而且刘幽求都这么了,不接倒显得他崔二郎是一肚子草包,御史之职,名不副实了。

    崔耕想了一下,对慧明和尚道:“和尚,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按我大周律例,诬告反坐,你知道吧?若是官不管此案,死的可能只有智刚一人。而若是官插手了此案,要么是寺的和尚死,要么是你们师徒一起死。现在,官再给你最后一次机会,确定智刚是冤枉的吗?”

    其实这话就有些危险耸听了,按朝廷律法,慧明年不过十五,即便是谋反都不用杀头,何况只是一个诬告?

    再者,所告不实和诬告之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就算最后判明智刚的确贪污了金子,慧明也没多大的罪过。

    不过到底是孩子心性,不经吓。

    慧明的脸顿时变得惨白,哆里哆嗦道:“有…有这么严重?庙里的师叔师伯们都……都要…死?”

    崔耕点头,“唔”了一声。

    慧明眼中犹疑不定,不过,最终他还是一咬牙一狠心,跪地又磕了一个响头,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师叔师伯的业报,我也救不了他们。僧敢肯定,我师父是冤枉的,还请崔御史为我师父主持公道!”

    崔耕和刘幽求对视了一眼,微微点头,都觉得慧明这和尚不像是撒谎。

    来么,智刚如今在武荣县的大牢里,不可能指使慧明谎。

    另外,这个案子虽然看起来人证物证俱,但是,据和尚状纸里写着,这一百两的金子并非是几锭金子,而是一块足足一百两分量的大金砖,就世所罕有,市面上根不多见。怎么就那么巧,这么一块走到哪儿都令人瞩目的大金砖,会被布施到莲花寺了?怎么这锭金砖就不多不少恰恰一百两,被登记造册?

    这一切的一切,看似确凿,却颇为牵强啊。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不外如是。

    崔耕沉吟了半晌过后,对刘幽求道:“这个案子还挺棘手刁钻,不过官倒是有个法子,姑且可以试试。只是出来就不灵了。不如你我二人明日结伴同去去莲花寺看看?”

    刘幽求也想早点把这个案子了结了,至于被翻了案面子往哪儿搁?拜托,判错了案被人进京告了御状,才是面子里子丢了。

    当即,他便拱手应道:“那就有劳崔御史帮衬了!”

    慧明见着新来的崔御史愿意为师傅翻案,自然满意,施礼告退。

    众人继续开怀畅饮。

    差不多到了散席之时,刘幽求站起身来,道:“崔御史离家数月,想必已经归心似箭,官也就不多留了。另外,崔御史放心,你那桩婚事,官替你张罗着。”

    原来崔耕只以为刘幽求是一时心血来潮,想过过当媒人的瘾,但他这么三番两次地强调,可就不能不重视了。

    万一这厮的审美观跟自己不一样,给找个丑八怪来可怎么办?

    这婚事吧,还是相信自己比较靠谱!

    想到这里,他赶紧道:“刘县尊,这事儿不忙,我……”

    刘幽求轻笑着打断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事儿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崔御史就等着听好消息吧。”

    完,便招呼着严武,转身就走!

    虽然是走,但速度比跑了慢不了多少。

    “诶,别走啊!我还有事儿问你呢……”

    最后,崔耕只来得及拽住了武荣县主簿陶文元,这家伙老胳膊老腿的着实跑不快。

    原来陶文元还能和崔耕分庭抗礼,现在崔耕当上了岭南道肃政使,双方已经完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手了。

    他不敢挣脱,只得苦着脸道:“崔御史,你拉我干甚?这替你张罗婚事的是刘县令,可不是下官呐。”

    崔耕笑了笑,先将手放开,才问道:“陶主簿误会了,官不是问你刘县令替我张罗的那桩婚事。我是发现今天都没见着陈县丞,他今天怎么没来?”

    陈县丞,自然指的是崔耕在清源时的老上司,武荣县丞陈子昂。

    呼~~

    陶文元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解释道:“陈县丞可了不起,两个月前就被吏部调走,迁升南海县令了。啧啧啧,这可是主政一县的六品官啊,进士就是升官快,敢情陈大人下来咱们这儿是镀金来得哟!”

    崔耕仔细观瞧却发现,陶文元脸上一点羡慕的表情都没有,似乎还有点……幸灾乐祸?

    啥情况啊这是!

    崔耕道:“老陶,别给我打马虎眼,莫非这南海县令还有什么道?”

    “那能有什么道啊?”陶文元干笑着,道:“南海县的治所在广州,岭南道第一的繁华之地。能在那当县令,可是一个大大的美差。”

    擦!

    老子明白了!

    崔耕顿悟,南海县令的治所在广州,广州刺史的治所在广州,武三忠的治所也在广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