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二郎有妙计(第1/3页)奋斗在盛唐

    崔耕白眼一翻,嗤笑道:“好一张利口!范参军这么一,我崔二郎简直成了从灾民口中夺食的罪人了,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范光烈来劲,“崔长史,你为获私利与百姓争粮,弄得饿殍遍地。参军这就上表参你,你等着陛下降罪吧!”

    “恐怕要让范参军失望了。”崔耕耸耸肩,道,“谁告诉官要用粮食喂鸡了?”

    “那你想用什么?总不会是抓虫子喂*?哪有那么多虫子让你抓?”

    “虫子?虽不中亦不远矣,官用的是……蚯蚓。”

    “啥,蚯蚓?哈哈!”范光烈笑道:“那怎么可能?莫非你崔长史要派人到处抓蚯蚓?”

    崔耕道:“当然不是抓蚯蚓,而是……养蚯蚓。”

    对付蝗灾,后世的法子很多,比如喷洒农药啊,比如随时观察蝗虫的动向准备扑杀啊……等等。

    但是在古代,可用的法子就很少了。用鸡吃蝗虫,的确不过是聊胜于无的手段。

    最根的法子,还是备足足够的粮食,硬挺过这一关。

    买粮食当然是首选,但是朝廷下拨的赈灾的经费肯定是有限的,崔耕也不可能干私掏腰包的事儿,即便崔家再趁钱,也救济但定州一府诸县的灾民啊!而且担擅济灾民的名声,容易被人攥了辫扣了大帽子。再者,这年头粮食的产量是有数的,再加上昂贵的运费,并不能从根上解决问题。

    凭空“变”出粮食来,才是根的解决之道。

    猪、羊、兔等动物的粪便以及秸杆、稻草等物,都不可能成为人类的食物,但蚯蚓却专以这些东西为食。

    长大的蚯蚓,再被鸡吃掉。鸡长大了,既可以下蛋,也可以吃肉。

    这就相当于用粪便换了肉食,换言之,也就相当于凭空增加了粮食供应。

    当然了,这番道理,没必要对孙彦高解释清楚,只要能服博陵崔氏参与进来,支持自己就行。

    当初的五场比试,乃至智斗突厥特使,以及发明孵鸡的技术,都在不断地加强着崔耕在博陵崔氏的威望。

    因此崔耕前些日子出了想法之后,根就没费什么力气,崔挹就从祖产中拨出千亩田地给崔耕,用来养殖蚯蚓。

    这还只是博陵崔氏的公田呢,崔挹又从自己的私田拨出了五百亩给崔耕,算是双方的合股。

    他这番动作当然也瞒不过崔氏中的有心人,后来不断有博陵崔氏的子弟来找崔耕,最后崔耕的蚯蚓鸡养殖场达到了三千亩。

    养蚯蚓主要是需要大量的人力,原来崔耕还担心博陵崔氏抽调不出足够的人手来,现在收拢了这批山贼为己用,俨然人手的问题已经大大地解决了。

    到时候,只待这些鸡下了第一颗蛋下来,一切就都稳了。

    包括那场即将到来的蝗灾,也包括这五州蠢蠢欲动的人心。

    ……

    ……

    定州城,刺史府。

    从黄城村回来之后,孙彦高整整一天都兴致不高,好像藏着什么心事儿。

    过了半晌,他才微皱眉头,问道:“范参军,你崔耕这养蚯蚓喂鸡之计,到底靠不靠谱啊?”

    范光烈被崔耕收拾了几次,现在也不敢把话满了。他想了一下,道:“这个下官也不好。不过,任它有千条妙计,咱们有一定之规。”

    “什么一定之规?”

    “除掉崔耕!明年的蝗灾,绝不能有任何闪失!”

    “你又要给官出什么馊主意?”孙彦高一听就急了,斥责道:“陛下的圣旨上写的明明白白,除蝗不利,要官的脑袋!在除蝗这个事情上,官绝对不容许有所闪失!”

    换而言之,在除蝗的立场上,孙彦高绝对不允许范光烈扯崔耕的后腿。

    “放心,下官绝对不会害了大人您!”

    范光烈着,然后伸出手指往莫名的方向虚点了一下,低声道:“大人,下官刚接到上面的命令,就定在在明年,趁着蝗灾之际起事。呵呵,刺史大人,你就且等着当开国元勋吧!”

    “起…起事?这么快?”

    孙彦高当场就吓怂了,颤声道:“明……明年?单凭这五州的力量,那能成吗?”

    “可不光是这五州,还有……”范光烈在孙彦高的耳边耳语了几句,声音甚低。

    孙彦高听完了,面色阴晴不定,久久无语。

    良久,他才颤声道:“听起来倒也不算冒险,不过,那崔二郎……”

    “所以才要除掉他,省得他碍手碍脚的!”范光烈恶狠狠地啐了一口唾沫。

    孙彦高自从上了范光烈这艘贼船之后,就知道自己实难再下的来船了,继而问道:“那具体该怎么办?”

    “还是跟上次的法子一样,借刀杀人!我看这次,他崔二郎怎么洗脱冤枉!”

    ……

    ……

    如今蚯蚓鸡养殖场的事儿,已经渐渐开始上轨,那崔耕自然不能总呆在黄城村带着,毕竟他来定州的主要职事还是定州长史。

    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