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默咄耍心机(第2/3页)奋斗在盛唐

二天一早,崔耕的队伍和苏运一起,离开了鹰嘴城,直奔郁督军山而来。

    郁督军山乃是突厥人的圣山,山脚下就是默咄的牙帐所在。

    来也怪,突厥境内虽然大大的城池不少,但此地作为首都,却并未筑城。放眼望去,就是一片无边的帐~篷。

    这里总共驻扎着两万突厥“附离军”,也就是突厥最精锐的部队,默咄正是靠着他们,才登上了至高无上的汗位。

    毫不夸张地,附离军在哪,哪里就是突厥真正的中枢。现在出现在崔耕面前的,就是突厥附离军的副统领,察罗失活。

    论起权势来,此人在突厥人贵族中的地位绝对能排的上前五。

    牙帐外,察罗失活满脸地桀骜不逊之色,大手一挥,道:“柴侍郎,崔著作,里边请,可汗叫你们进去呢!”

    这话表面上倒是没什么毛病,但别忘了,自从崔耕进入突厥以来,包括他的大仇人赛修伦在内,都尊称他一声“左贤王”。

    现在察罗失活忽然叫起了崔著作,很显然,他对崔耕和拉大米珠的亲事,不怎么认可。

    随着察罗失活进入王帐之内,崔耕稍微一扫,更是心中一沉。

    突厥可汗默咄,面南背北,居中而坐。

    左边厢是数十名脸熟的突厥官员,人人正襟危坐,面色肃然。

    右边则是三个契丹人和奚王苏远。

    孙伯兴和孙仲立崔耕是认识的,还有一人,四十来岁,面色蜡黄,五官也算端正,双目炯炯有神,唯独那呈“正八字”的眉毛,怎么看怎么别扭。

    形势不妙啊,自己最坚定的支持者拉达米珠在哪呢?就算没有拉达米珠,便宜大舅子同俄特勤在也好啊!默咄把他们藏起来,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二郎啊,汗给你介绍一下。”

    默咄表面上倒是颇为热情,不过接下来的话,就不那么客气了,道:“契丹可汗的两位公子,二郎你应该认识。至于这位么,乃是契丹名将李楷固。他不仅仅武艺高强,还善使搨索。黄獐谷之内,麻仁节、张玄遇两位大周将军都是被他的搨索所抓哩。”

    黄獐谷之战,大周丧师十万,可称奇耻大辱。默咄这么,贬大周扬契丹之意,已经昭然若揭了。

    但是,崔耕其实没有他想象中那么生气。

    这李楷固现在虽然是契丹名将,但在后世的历史记载中,却投降了大周。孙万荣败亡后,他更是将功折罪,将契丹残存的反周势力一扫而空。

    最关键的是,李楷固还有个好孙子李光弼,官封临淮郡王,谥号“武穆”。

    要是没有此人,大唐能不能平定安史之乱,那还真不好。

    崔耕微微一抱拳,道:“李将军,久仰,久仰。战阵之上,刀枪无眼,生死各安天命,就算你对我周军多有杀戮,那也是公仇,谈不上什么私恨。事实上,对李将军的事,崔某人还是颇为钦佩哩。”

    “哦?是吗?”

    “蚯蚓养鸡”之术,在持续两年的大旱灾中,不知救了多少契丹人的性命。因此,崔耕在契丹人的心目中,简直跟万家生佛差不多。

    李楷固经他一夸,高兴地道:“想不到崔著作竟然对将的评价如此之高,将真是惭愧啊!其实对您“点金圣手”的名号,将才是心服口服外带佩服哩。”

    得了,这两位竟然互相吹捧起来了。

    默咄来还想借契丹人压一下大周呢,现在看来完失败。

    他索性直入正题道:“不知柴侍郎和崔著作此次出使我突厥,到底意欲何为呢?”

    柴云瑞将大周的国书拿了出来,道:“主要是两件事:一个是契丹不守臣礼,妄自兴兵攻打我大周。突厥既然为我大周藩属,理应出兵,与周军共击契丹。另外一件事,却是一件私事,崔著作与拉达米珠公主情投意合,特来向可汗求亲。”

    有侍卫上来,将国书接过,转交给了默咄。

    默咄看都不看那国书一眼,随手就放在了一边,沉吟道:“第一件事暂且不谈,第二件事么,二郎,你若肯入赘,汗马上就可以封你为左贤王,三天内就可以和拉达米珠成亲。不知你意下如何?”

    崔耕当然不能同意了,坚定道:“多谢可汗的美意,只是崔某大好男儿,只想娶妻,却不想做人家的上门女婿。”

    “好,二郎有志气!”

    默咄丝毫不以为忤,微微一笑,道:“那咱们再换个条件,丰、胜、灵、夏、朔、代六州,有突厥降户数万人。若是大周愿意把这些人都归还我突厥,汗就可以帮助大周攻伐契丹;另外,二郎和拉达米珠的婚事也绝无问题。这个条件,够宽松了吧?”

    宽松个鬼哦!

    事实上,这个条件,简直是苛刻到了极点。

    所谓“突厥降户”,就是归顺了大周的突厥人。

    把投降大周的人再送回去,使突厥的实力大增不,在道义上也不过去啊。

    此事传言出去,还有哪个突厥人敢背叛族投降大周?连几个降人都保不住,大周还算什么天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