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第二部电影(第1/2页)华娱之白金年代

    光影工作室开业第二天。

    林晓光看着屋里朋友昨天送来的十几个花篮,心情微微有些荡漾。

    不过,因为目前没有开展任何影视业务,整个工作室里,除了林晓光之外,就只剩下助理小罗,和一个财务小妹,一个扫地阿姨,以及两个保安等等,总共加起来只有不到10人。

    一大早,林晓光就约见了许铮,想到自己昨天买了300万支原始股,便特意跟华宜的财务总监要了公司的报表,来了解华宜近年的经营状况。

    许铮来了之后,刚踏进办公室的大门,就见林晓光一个人低着头在专心致志地看报表,就冲他打趣地说“林老板,你看得懂吗?”

    林晓光坦然道“看不懂,但是可以学啊。”

    许铮恍然大悟地说“我算是看明白了,你们老板这招,就叫做利益nbn,当你们这些老员工持有了公司的原始股,就会开始真正全身心关注你们的公司。”

    所谓打江山难,坐江山更难。

    既然胜利如此来之不易,自从封小缸离开华宜和章国立自立门户之后,以“脑子活络”闻名圈内的黄中军,下一步考虑的自然是可以持续把控核心竞争力人。

    黄中军深谋远虑的“圈人术”,在华宜兄弟的上市筹划过程中,彰显无遗。

    不止林晓光获得了认购原始股的机会,章继忠、李兵兵等人也因此从中获利,他们也纷纷开始关心起公司的发展。

    听了许铮的感慨,林晓光把报表放在一边,嗤之以鼻地道“老许,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什么叫利益nbn?买下三百万支股票我总共也才花了一百多万,一百多万块钱能够困住我林晓光?你也未免太小看我了。”

    许铮没好气地道“你知道300万股是什么概念吗?5毛3一支原始股,你自己就入手了300万股,到时候你们华宜如果能够上市,指不定你就会在一天之内成为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

    林晓光有些沾沾自喜地说“这字没一撇的事儿,谁知道公司能不能上市,现在讨论这个还为时过早。”

    没等许铮回答,林晓光接着又道“好啦老许,我也不跟你废话了,今天找你来,主要是想让你帮我出出主意。”

    “说吧林大老板,你有什么宏图大志需要我来给你支招?”许铮摘下头上的帽子,露出滑溜的光头,悠哉悠哉地坐在一边,还嘚瑟地翘起可二郎腿。

    虽然拥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可林晓光的这个工作室里,并没有任何的技术人才。

    当然了,林晓光的这个工作室本身也不需要什么人才,因为林晓光自己既是导演,又是编剧,更是经纪人,至于摄影、打光之类的技术人员,只要电影项目成型了,届时制片人黄中军会迅速帮他组建剧组团队,还能帮他拉来电影资金,让他彻底没有后顾之忧,可以一门心思拍电影。

    林晓光心里很清楚,拍一部电影首先需要一个好的剧本,就召集许铮来开会,勾出一幅宏伟蓝图。

    林晓光的设想是这样的:

    工作室先拿出一点钱,不干别的,就组建一支编剧团队,让他们帮忙挑选和改编剧本。

    至于约见许铮,是因为林晓光认为,许铮本人拥有极其恐怖的阅片量,他这几年最少也看了几百上千部外国电影,是个能将外国电影“汉化”的电影人才。

    抛开他以前主演的电视剧不说,像之前林晓光与他合作的人在囧途那部电影,林晓光抄的是前世许铮和黄宝强的人在囧途,而许铮则是照搬了史蒂夫马丁的老片子飞机、火车、汽车。

    “汉化”这个词吧,乍听起来,似乎有点高端,往实际点说,其实就是抄袭的意思,林晓光抄袭了许铮,而许铮也抄袭了别人。

    这件事儿,林晓光也是前段时间在温哥华陪黎小冉待产的时候,待着无聊租了一些欧美影片回家消磨时间才发现的,因为飞机、火车、汽车里面的情节,和他自己拍的人在囧途几乎一模一样,是真正意义上的汉化抄袭了。

    听了林晓光描绘的蓝图,许铮点点头“人我可以帮你找,这钱,可得你自己出。”

    “那是当然。”林晓光想了想,又问许铮“对了老许,刘仪伟手头上有什么好的剧本吗?”

    一听林晓光提起刘仪伟,许铮就忍不住扼腕叹息“嗨,快咱别提老刘了,这家伙流年不利,我以为命运呼叫转移的票房已经足够惨淡了,没想到,他还因为写这个剧本sn,前几天刚被原作者告上法庭。”

    “老刘他,没什么大事吧?”林晓光忐忑地问道。

    许铮不以为然地说“天下文章一大抄,他能有什么大事儿,顶多就是私下赔点钱,跟人家庭外和解呗。”

    “赔钱倒也没什么,关键是他也因此丢了爱情呼叫转移第二部的编剧权。”

    “投资方对他很失望,现在都不敢让他写剧本了,生怕剧本又是他从哪抄来的。”

    听了许铮的感慨,林晓光禁不住噗嗤一笑“这老刘也是人才啊,靠抄就能在演艺圈起家。”

    事实上,不止刘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