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小演员和大明星(第2/2页)华娱之白金年代

是被清朝统治者此一行径伤害最深的明代皇帝之一。

    总之,拍戏前对角色做足功课,已经成为林晓光的一个习惯。

    要是不好好揣摩下剧,开拍的时候,林晓光是很难进入状态的。

    五天后。

    《机灵不懂》片场。

    张卫健正在和李兵兵戏,林晓光则在摄影机后面观摩,趁着等戏的机会,顺便学习点表演经验。

    张卫建一正经地:“兵兵,你等下甩我几巴掌。”

    李兵兵问:“真打?还是借位?”

    “真打,我自己会躲!但是,你要打我后面站着的几个演员,你也别真打他们脸上啊!”

    “明白了,我装作打到他们就行了,对不对?”

    “没错。”

    原来,今天这一场戏,的是李兵兵饰演的“应籽言”跟张卫健饰演的“不懂”闹别扭,并且发火的情节。

    为了让场面看起来好笑,张卫健自己设计了这段‘耳光戏’,要李冰冰右掌连出重手,他却低头闪过,这部的耳光便招呼到他身后的演员脸上,以此显出喜剧效果。

    虽张卫建是一名电视喜剧演员,但他其实并不搞笑,严格意义上来讲,张卫建最擅长的是哭戏,他从来都不擅长搞怪。

    也许有人会对这个观点觉得匪夷所思,但事实确实就是如此,想想张卫健的喜剧,好好去想想。

    “凉风有兴秋月无边”。

    “神神气气神神气气不懂老师”。

    “我是如来佛祖玉皇大帝观音菩萨特派使者西天取经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帅到掉渣啊!”。

    这些射弹珠一样出来的台词,其实就是张卫建在用台词来掩盖自己在喜剧上天分不足的尴尬。

    张卫建的喜剧往往都是过于浮夸,像奶油生,夸张的表情和夸张的语气,加上喜剧子的质量,这才杀了出来。

    比电影届他一直模仿的那位周先生,差得很多。

    当然了,张卫建跟周先生比,其实就是电视明星和电影明星的差距,他俩完不是一个级别的演员。

    不过,张卫建能凭借自己另辟蹊径的表演方式,在电视屏幕上闯出属于自己的一份天,自然也有他个人的成功之道。

    “各人员就位!”

    摄影师扛着摄影机对准了一扇旧木大门,门前停着李兵兵和张卫健,以及张卫建身后的几个男演员。

    “atin!”

    “吱呀!”门被拉开。

    ……

    “停!好!”

    靳德茂喊了一声。

    张卫健在镜头面前的时候,靳德茂给了他极大的自由度,像他这种地位的男演员,只要不偏离大剧方向,细节方面想怎么演就怎么演。

    从第一天开拍,靳德茂就一直对张卫建处在一种放任的状态。

    像林晓光这样的演员就不同了,大到肢体动作,到细微表情,靳德茂都要替他重重把关。

    新人演员嘛,和功成名就、经验丰富的大明星相比,待遇肯定是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