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敢笑黄巢不丈夫(3)(第1/2页)南明伟业
李元胤的问题真的太让人难以回答了,别是朱四,算是先贤大德,又有多少人亲身经历过这样的内心裂变呢?然而朱四对李元胤并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李元胤既然问了,那么他一定会回答,而且这也正是朱四自己刚刚的感慨:“是啊,面对百姓成仁杀身,朕是应该遗憾呢还是祝福呢?如果是祝福,那么朕的心是在把自己当成圣人,在追寻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百姓是这些帝王心术中为了追求自己大国梦的一种祭品而已。朕希望大明复兴、希望国家强盛无比、万邦来朝,然而朕却不希望这样的荣耀是以牺牲仁心、牺牲百姓作为代价的。老子的所谓天地不仁、圣人不仁这两句话,道理也应该在这儿吧。他老人家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不要过分相信天、也不要过分相信圣人。每个人只要追寻着自己心中的正义与自然,所有人都会是圣人,天下也可以无为而治了。”
朱四的回答算是有些另类的,但李元胤却在认真的点头,而且他还自言自语的:“有人为正义和家国而战,会死得其所。如果是为****而战,算是天道和圣人也没有随意剥夺他人意志与生命的权利。道是自己心中的正义和自然法则。臣终于也解开了这许久的心结,多谢万岁。”
李元胤是懂了,却还是似懂非懂,朱四笑问:“呵呵,你又谢朕什么,这些话又不是朕首创的,而应该是老子的来观点、道家的意。唐朝末年,唐懿宗挥霍无度又穷兵黩武,导致民怨沸腾。因此一个****催生了许多的****,黄巢是被唐懿宗的昏聩催生出来的魔王。整个大唐都在他黄巢的杀戮之下、都是他用以泄愤的目标。所以有谚语‘黄巢杀人八百万——劫数难道’。任何帝王要是管束不住心魔,控制不住*,无论自己过去曾经创造了多么伟大的功勋,失败也在所难免。秦始皇与隋炀帝是例子,战争和建设是这两个人实现个人*的方式。秦始皇的建长城、修驰道,与隋炀帝的修宫殿、凿运河,最终几乎都是可以利国利民的。但是可悲的是这二人的壮举,其初衷并不在于利民,以至于他们急于求成,滥用民力。最终大秦与大隋的灭亡是注定的了。所以有人汉武帝有始皇之失而无始皇之祸,看似这是汉武帝个人的幸运,实则不然。汉武帝数征匈奴耗尽国力却没有始皇之祸,那是因为汉武帝的初衷并不是完为了个人的私立和*,他有强国的梦,他虽然在不断的发动战争,却没有滥用民力去修建一些需要数十年才能完成的伟大工程,也更没有像始皇帝和隋炀帝那样,让这样的大工程必须在数年内完工。所以大汉没有在他的手中走上大秦的老路。隋炀帝却成了秦始皇的翻版,所以大隋便和大秦一样的走向了灭亡。”
李元胤‘哦’了一声,又问道:“这样的法臣好像是第一次听到,汉武帝与秦始皇的区别难道是****和大义的区别吗?”“也许有那么一点点和你所体会的类似之处,但他二人之间主要还是过犹不及与适可而止的区别吧,毕竟在汉武帝末年,他的对外战争是有所收敛的,还有他所谓的‘罪己诏’。不管是否真的有罪己诏,但是汉武帝临死前的悔改总要好过那些死不悔改的人许多。”
李元胤又问:“那么战争是不可轻言的喽?”朱四笑了:“呵呵,如果战争得不到民的收益,使得国库和百姓的家财耗尽的话,那么没有必要。但是有一种战争是可以让一个国家打强大,百姓经历战争富裕的,例如先秦所进行的战争,这样的战争其实是很有必要的。”
李元胤又问:“人们常所谓的‘春秋无义战’,是否那种不义是因为没有利用民心只追求物质和国家版图才有的评价呢?如果在战争过后收拢不住敌国的民心,那么侵略的结果会是周而复始的镇压与反抗。这样的战争只会给国和敌国造成巨大的伤害,最终国也会因为这些周而复始的镇压与反抗而耗散国帑,徒增许多冤魂。如果面对这样的反抗,算是只为了大明,征伐又有何必要呢?”
朱四:“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孟子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行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行之者文王是也。孟子的书我们谁都读过,但是自孟子以后,又有多少帝王像孟子所的这段话一样去做过了呢?你李元伯当然又会问朕,既然伐国,而后又因其民不悦而勿取,伐国又何益哉?对么?”
李元胤笑了笑:“臣是想这么问的。”朱四:“孟子不是还过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嘛,如何作为一个胜利者还能与被征服者实现共赢,才会让统治者真正的脱离你刚才所的那种周而复始的镇压与反抗。”完这话,朱四又拍着李元胤的肩膀道:“这可是一门大学问,等你琢磨好了再来和朕探讨。”
这时李元胤的头脑已经有点儿乱了,不过他还是问了最后一句:“万岁爷,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是您那个解释法吗?”朱四笑道:“读书读傻了吧,朕只不过是在调侃,谁解释孟子的那句话了?如果齐人与燕人同乐,两国百姓实现共赢,你认为孟子会不赞同齐宣王取燕吗?”
山路难行,但是在这一路边走边谈中,两人已经走过了沟沟坎坎,他们坐上了同一辆车,因为李元胤好像还没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