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捉档头严查吃空额 示密札紧缚老臣心(第3/5页)张居正

笺道:“那,这、这首挽、挽诗,愚职就算、算没有,写、写了。”“怎么白写了,你送去呀。”张居正。

    “不,烧、烧掉。”

    “你不是害怕有人嚼你的舌头吗?如果你真的觉得这样有损你的清臣形象,仆建议你还是把这首诗送去。”张居正话时面带微笑,但吕调阳却感到有一股寒气刺来,也不好再什么,只得唯唯诺诺退下,回到自己的值房,把那首诗付之一炬。天一煞黑,杨博府邸所在的北梅胡同就被戒严了。这皆因张居正约好今夜前来杨博私宅拜会,五城兵马司为之采取的保护措施。酉时刚过,张居正的八人抬大轿落在了杨府的轿厅,当张居正掀帘下轿,杨博已在轿前候着了。此时的杨博,依然身着一品命服,与同样身着一品命服的张居正行拱手礼。两人的穿戴起来也有故事可言:国朝品秩规定,六部尚书等大九

    卿都是二品衔,只有九年考满之后,才能晋升太师、太傅、少师、少傅等勋职,袭一品。现任大九卿中,只有杨博与葛守礼两人担任大九卿超过九年,一个晋为少师,一个晋为少傅,因此都是一品大员。现在满朝文武,除了这两个一品大员外,还有一个就是张居正。他隆庆二年就被破格晋升为太子太师,隆庆五年又晋升为太师,年纪只有四十六岁,就获得如此高的勋衔,在国朝中几无先例。洪武三十年,皇上颁旨施行的《大明会典》,规定了官场礼仪:凡百官交往,以品秩高下分出尊卑。品级相近,相见时行礼,则东西对立,品秩稍卑者居于西。品秩相差二三等,相见时卑者居下。品级相差四等,相见时卑者下拜,尊者坐而受礼,有事则跪着禀告。如此循例,一品官与二品官相见,二品官居西行礼,一品官居东答礼。与三四品官相见,三四品居下行礼,一品官居中答礼。与五品以下官相见,一品坐受其跪拜之礼。司属官品级低于上司官,禀事时必须跪。近侍官员,不必拘品级行跪拜礼。同僚官品级虽有高下,但不必拘礼。大官员在内府相见,不许行跪拜礼≠员出入街道,不许抗慢≠员隔一品避马避轿,隔三品跪。但到后来,特别是武宗之后,这一套礼仪也稍有改移。比如诸寺大卿均为三品官,却得避尚书、侍郎。六部侍郎三品官,得避吏部尚书~侯勋臣官在一品之上,道上若与内阁首辅相遇,也得避让。仿此而行,当今公侯第一显赫的老国丈李伟,若是在道上遇到张居正,也得避道躲让。可见,内阁首辅真正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今晚上他来杨博府中拜谒,是他担任首辅以来第一次入大僚私宅,于情于理,杨博都不敢怠慢。因此在张居正的大轿进门之前,就先穿好命服,来到轿厅迎候。张居正下得轿来,一看杨博站在西边行拱手礼,连忙还礼:“博老焉能如此。”杨博笑吟吟答道:“不如此,岂不让人笑话老夫无礼。”两人这么寒暄着,联袂走进客堂。叙过茶,张居正盯着杨博紫红的脸膛,笑着问道:“博老,听你们家每天门庭若市,今日为何这般冷清?”“还不是因为你来,胡同口戒严了,不然,这厅里早就像开堂会似的,”杨博自嘲地摇摇头,又道,“亏得老夫有神仙粥调养,不然,身子骨儿早散了架。”“您应该闭门谢客。”

    “老夫何尝不想,但有的人就有挤门缝儿的事。”杨博苦笑了笑,“京察与胡椒苏木折俸两件事搅在一起,京官们一个个都像是火烧屁股。”“好嘛,惟其乱才可以求其治。”

    杨博努力捕捉张居正话中的玄机,:“皇上谕旨,严厉切责南京户科给事中桂元清,并给予削籍处分。今儿下午,这道旨已到了吏部。”张居正点点头,这件事他知道,那道旨还是他让吕调阳拟的。他只是没想到,皇上会这么快地批复下来。今晚上来,他就是想就此事以及京城的局势与杨博交换一下意见,因此问道:

    “博老如何看待此事?”

    杨博坦言相告:“皇上先前下到户部那道旨免王侯勋戚的实物折俸,倒是让老夫为您捏了一把汗。胡椒苏木折俸,虽未伤及国,但舆情对你这位首辅,却不能没有威胁。现在这道给桂元清削籍的谕旨,至少给那些闹事的官员,兜头浇了一瓢冷水。”“是啊,”张居正心有感触,伸手抚了抚干涩的眼角,“闹事的人,现大都站到了前台,为首的就是魏学曾和王希烈两个。”“叔大既已知道,准备如何疵?”

    杨博神情忽然变得严肃。张居正进来之前,他就让闲杂人等一律回避。这会儿,他又做手势,让侍奉在侧以备不时之需的一名厮也离开。张居正脸上泛起一丝令人捉摸不透的微笑,轻声答道:“博老,如果品秩卑下的官员,对胡椒苏木折俸有意见,尚可理解,这些人薪禄薄,的确有些难处。但像王希烈、魏学曾这样的三品大员,究竟何难之有?仆听,王希烈为了煽动武清伯李伟闹事,邀了几位官员凑了一千两银子送礼,这穷吗?依仆之见,他们反对胡椒苏木折俸,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啊。”“在于京察!”杨博迅速接了一句。

    “对,在于京察。”张居正像是要发脾气似的,突然满脸怒气,但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