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命悬一线(第2/3页)盛明贤王

众士兵齐齐转过身来,摆好阵势,凝神以待。

    随着轻细的破空声响起,两名瓦剌武士飞身扑上前去。

    那群士兵反应极快,就在电闪雷鸣之间,十副强弓硬弩便撒出了一片箭雨。

    有戏!朱祁铭兴奋得几乎要大叫起来。

    论迎敌应战经验,这群士兵可比那些锦衣卫校尉强多了。

    两名瓦剌武士飞快地退回原地,其中一人借着火把照来的微光,拧眉看向自己的右臂。

    方才他拨开了几支飞矢,可还是被后发但力道最大的那支箭擦伤了。

    一名顶尖高手被士兵所伤,可见所谓练功能练到刀枪不入地步的传言,纯粹是鬼话!现实中武功再高,也得有肉身承载,铁甲也有被射穿的时候,何况是皮肉之躯!只不过武功高的人身形快、力道大、技法巧,一般人很难伤到他而已。

    这里的关键是数量与质量之间的换算关系,武功低,但人数多,且彼此之间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自然能形成杀伤力呈几何数倍增的效应。

    刀疤脸见同伴受了伤,低声道:“遇到硬茬了,他们是什么人?”

    “这里距镇边城不远,肯定是城里的守军。”王魁道。

    “从没见过如此强悍的明军。”

    “这里的守军是募军,远非那些屯田的世兵能比。”

    明代实行世兵制,所谓世兵制,顾名思义便是家中男丁世世代代当兵屯田的军户制度,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军户主要来自当年随朱元璋起义的“从征军”、故元和元末割据势力降明后的“归附军”、因犯罪而被发配的“恩军”、抑配民户入伍的“垛集军”。这些士兵以卫所为单位,平日里三分时间守城,七分时间屯田,加上兵源无选择性,所以战斗力不强。

    镇边城是北境通往京师的门户,为防鞑靼人深寇,三年前,五军都督府力主招募民壮,在镇边城驻扎一支人数过万的精兵。但募军所费军需甚巨,宣德皇帝只准招募三千民壮,这三千民壮便是时下大明唯一一支募军。

    募军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且无须屯田,可日日训练,所以武功和战术素养远胜于世兵。

    这时,一名士兵叫道:“是鞑贼!大家心,不可放走他们,否则,会有许多无辜百姓名丧其手。”

    望着这群骁勇的士兵,朱祁铭由衷地感到自豪,一扫锦衣卫给他带来的挫败感。

    刀疤脸召集同伴耳语一番,然后自己带着两人飞身绕向明军侧后,另二人则迎面扑上前去。

    王魁拔剑踌躇不前。

    朱祁铭只觉得心头一紧,正要开口报讯,战斗已然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一切都来不及了。

    正面进攻的两名瓦剌武士一人中箭落地,一人被长戟撩伤了左臂。可是,侧后的三人使暗器放倒了过半士兵,瓦剌武士乘机欺上前去,余下的士兵立马落了下风。

    眼看最后一名士兵死在刀疤脸刀下,朱祁铭心在滴血,一名稚子竟然感受到了悲壮与自责交织而成的滋味。

    瓦剌人回来了,五人都挂了彩,其中一人左胸中箭,伤得不轻。他们脸上不可一世的神色不见了,代之以深深的落寞。

    一名瓦剌武士扬刀扑向朱祁铭,王魁立马仗剑挡在他身前。

    王魁瞪着刀疤脸,沉声道:“你得信守你的承诺!”

    刀疤脸恶狠狠地瞪了朱祁铭一眼,然后挥手示意那名瓦剌武士退后。

    “王魁老兄,镇边城明军强悍,而且锦衣卫也到了这里,你得把咱们带到安的地方。”

    “此地不宜久留,咱们应远离镇边城,藏入涿鹿山。”王魁道。

    当下瓦剌人花了半个时辰分头疗伤。那个中箭的瓦剌人经同伴好一阵忙活,方能随队行走。

    黎明时分,一行人来到涿鹿山。上山时,刀疤脸十分谨慎,喝令大家不得留下任何痕迹。

    众人潜入一个山包上的凹坑中。

    这处凹坑处于密林深处,四周雪树环绕,是个绝佳的隐蔽地点。

    朱祁铭躺在王魁身边,只觉得饥寒交迫,身虚弱无力。

    他双手撑地,想坐起身来,却力不从心,一阵天旋地转之后,颓然扑倒在地。

    这时,远方隐隐传来呼唤声,众人竖起耳朵,凝神静听。

    “王子殿下!”

    朱祁铭艰难地撑起身子,透过雪树的缝隙,朝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渐渐地,对面山头上现出十多个人影。

    “王子殿下!”

    多么熟悉的声音,多么熟悉的身影!

    是王府护卫!

    短暂的兴奋之后,朱祁铭默默垂下头。他真的不愿发出求助声,害得这些护卫白白丢掉性命。

    “王子殿下!”

    这声呼唤内力充沛,震得树上的覆雪簌簌坠落。

    师傅!朱祁铭再次举目望去。

    果然是梁岗!

    有师傅在,还怕这帮贼人做什么!

    朱祁铭血脉贲张,浑身颤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