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闲暇时光(第1/2页)盛明贤王

    红日高照,喧闹声充盈了谷林集的大街巷。

    此地距松树堡两百余里,夹在龙门卫与长安所之间,处于东西向、南北向两条官道的交汇处,行商贩夫云集,过往旅客也多在此歇脚,故而集镇规模虽,却热闹非凡。

    昨夜在客栈畅快地沐浴之后,享受了一顿大餐和一夜好觉,今早醒来,朱祁铭顿觉神清气爽。

    走在喧闹的集市上,各色杂货与地方吃次第呈现出来,街景随之如万花筒一般反复变幻。

    跨过一座石桥,进入了居民区,该十分安静的深巷里此刻很是热闹,数个杂耍班、武班在此占场为戏,引来了一拨又一拨的观众。

    朱祁铭回首望去,见徐恭换了一身行头,若即若离地跟在自己身后,那套肥大的常服套在他身上,飘飘荡荡的,很是滑稽。

    朱祁铭差点笑出声来,只是被那边的喝彩声所吸引,这才打消了出言嘲讽徐恭的念头。

    钻入人堆里,只见一对少男少女正在玩爬竹竿的杂耍,男的十五岁左右,女的十三岁上下,从长相上看,应是兄妹二人。

    哥哥壮得如石墩一般,肩上扛着根丈余高的竹竿;妹妹身形苗条,顺着竹竿往上攀爬,时不时亮出一套柔若无骨的飘逸动作。

    少女爬高,竹竿开始弯曲,观众的心也随之吊了起来,现场的喧哗声渐渐平息下来。

    终于爬到杆顶了,竹竿已弯成了弓形。众人屏声敛气,一双双睁大的眼睛里满是担忧,生怕一不心弄出点响声来,会将少女惊落。

    少女却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握住杆顶翻转身子,将一套曼妙的空中舞姿呈现在了众人眼前。

    人群中有人忍不住发声喝彩,却也不敢十分高声。

    突然,少女身形一荡,在竹竿变得笔直的一瞬间,双脚夹住竹竿,身体极速下滑,如失手坠落一般。

    现场观众齐声惊呼,无不面露惊恐之色。

    惊叫声未止,少女在离少男头顶不足一尺远的地方,猛然顿住身形,随即星目含笑,粉脸如花,朝观众做了一个俏皮的亮相动作。

    喝彩声如潮而起,而赏钱也如雨点般落向场边的木盆。

    很快,洪武通宝、永乐通宝、宣德通宝覆住了盆底,不知是谁竟将一张面额一百文的大明宝钞丢在了盆中。

    朱祁铭身无分文,只得向身后的徐恭望去,徐恭扭头看向一边,浑然一副不为所动的样子。

    一毛不拔的铁公鸡!朱祁铭一边怨徐恭气,一边思忖自己白看人家的精彩表演实在是不仗义,郁闷片刻,转身离去。

    路过一个饼摊时,朱祁铭见金黄色的饼像极了王府中的黄金饼,便好奇地走到摊前。

    一个长相俊俏,穿着体面的公子哥站在摊前,这简直就是免费的活广告啊!

    饼摊大婶双眼笑成了缝,十分殷勤地迎了过来。“哥儿,要几个?”

    朱祁铭犹豫片刻,伸出了一只手。

    “五个?好勒!”大婶很是讲究地用油纸包起五个饼,不敢用手触碰,扎好后递到朱祁铭手上。

    徐恭这次毫不犹豫地跑过来付了账。饼摊大婶见徐恭身上的肥大衣衫难看得要死,便不屑地撇撇嘴,转头笑对朱祁铭道:“懒婆娘饼趁热吃,又香又脆的,包管哥儿明日还会再来!”

    朱祁铭顿感诧异:如此好看的饼,为何取个俗名?

    一旁的徐恭却是万分郁闷:只敬罗衫不敬人,哼,俗人!

    活广告见效极快,陆陆续续有人聚来,不久便将饼摊围得水泄不通,饼摊大婶笑得合不拢嘴,百忙中抽空递给朱祁铭一件礼物——一只栩栩如生的蒙绸藤编螽斯。

    收好礼物,道声谢,朱祁铭心情大畅。

    不远处传来一阵低沉的琵琶声,奏的是《白雪》古曲。铮铮然的琵琶声扣人心弦,似在咏叹雪花的洁白无瑕和冰雪世界的晶莹剔透,抑扬顿挫之间,将人心中的俗念悄然剔尽。

    琵琶声歇,笛声骤起,此番吹奏的却是《阳春》古曲。悠扬的笛声似把春意播向了无际天地的每一个角落。

    循着笛声,朱祁铭来到一处土坡前。土坡上站着两个胖子,长相不敢恭维,但二人如此高的音律造诣还是令朱祁铭多了份一睹真人后的欣然。

    二人显然是亲兄弟,年龄都在二十岁以上,其中大胖正在吹笛,二胖抱着琵琶低头凝思。

    陆陆续续围拢过来的观众略一驻足,便纷纷摇头而去。

    想想古时《阳春白雪》在国都中尚且只能引来数十人相和,如今在这偏僻的镇又能招来几个知音?

    大家不过是瞧瞧新鲜而已,若是遇见帅哥美女占场作戏,或将捧个闹场;至于胖子嘛,还是算了,自娱自乐吧!

    大胖奏罢,举目四顾,见坡下只有一个孩,而身前的破盆里空空如也,不禁与胖相视苦笑。

    不过还好,总算有个粉丝,尚可告慰方才的倾情表演!兄弟二人冲朱祁铭点头一笑,以示善意。

    朱祁铭回以一笑,顿时感概高雅的乐者难觅知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