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往古殷鉴(第2/2页)盛明贤王

德尽失,但他有大德,他的大德让那些节之失显得微不足道。武帝雄才大略,有舍我其谁之气概,削平四夷,尽去后患,惠及两汉之生灵,可惜天不假年,武帝若能活上数百年,那他一定不会在晚年对战事操之过急,而是会依照子产宽猛相济的治国术,休养生息数十年,以图再有作为,若如此,我中华的天威必将弗远不及!何来后世宋之败亡与眼下大明的鞑贼之患?”

    庞哲连连朗笑,“在下眼拙,倒看了殿下的见识。世人大多善忘往古殷鉴,过几天太平日子便自以为能踩武帝一脚,等到举国遭受蛮夷欺侮,朝不保夕时,才会想起武帝来,但武帝已不可再得,这是我华夏后人的悲哀!”

    庞哲略一沉吟,脸色转趋凝重,“殿下不妨看看今朝,大明的庙堂之上,像司马光那样的人物还少么?他们可以短暂维持大明的繁盛,却不足以消解大明的内忧外患;他们天天喊着太平,却必将彻底葬送太平!”

    庞哲的话切中时弊,言外之意似乎还在影射辅佐大臣,朱祁铭闻言后似懂非懂,但他知道,要想将大明的富庶转化成真正的国力,并形成对外的张力,那不是寻常人所能做得到的。

    庞哲眼中浮起一丝深意,“汉武帝十六岁登极,而当今大明天子九岁登极,几年过去了,天子将要成年,这个时候的少年天子必有一个武帝梦,若能摆脱一群老人的掣肘,天子或许会成为一代英主;反之,若百事决之于老臣,大明未来的日子不会比宋代好过多少。”

    朱祁铭心中一震,诧异地望向庞哲。

    庞哲淡然一笑,“太皇太后不能问政,天子虽不乐见太皇太后不豫,但或许乐见太皇太后不问朝政,这个时候,天子必定还想挣脱另一只手,故而天子的心思在辅佐大臣的身上,只是天子过于年少,难免会屡屡碰壁。”

    朱祁铭再次一震,顿时忘了朝政,心思蓦然回到了自己的处境上。皇祖母不豫,皇上与辅佐大臣正在暗中较劲,所以,自己这个王子自然就成了无足轻重、别人无暇顾及的人物。想要对这样的推测不,似乎很难!

    心中有分伤感,茫然望向门外,只见对门的媳妇洗衣归来,忽见一个三十多岁的男子不知从什么地方钻了出来,挡在她身前。

    那个男人身着襕衫,凭这身装束,便知他是个生员,乡下俗称秀才。不过,这个读书人举止轻浮,脸上的表情令人厌恶。

    “张秀才。”

    女人左躲右闪,却始终摆不脱猥琐男的纠缠,恰在这时,女人的丈夫出了自家的门,老实憨厚地打声招呼,然后冲猥琐男直点头。女人乘机回到家中。

    那个叫张秀才的猥琐男敷衍着对方,不时伸长脖子朝屋内望上一眼,似乎并无离开的意思。

    对门的老妪出现了,她拿一把笤帚,扫着门前的地面,动作幅度很大,偶有灰尘飘向张秀才,张秀才不时躲闪,最后悻悻离去。

    庞哲见状后连连摇头,“终日读圣贤书,治国平天下的事不见长,却学了一肚子的花花肠子,真是斯文扫地!”

    朱祁铭年少,对许多事还不太懂,直到听了庞哲的这番话,他才明白了张秀才原来是个登徒子!

    世间所见与他当初在王府中的所思所想完不同,通过保安州州官,再透过锦云阁的神秘面纱,他窥见了上层官僚知识分子的腐化,再过若干年,他还会感知底层知识分子的贫困化。日渐庞大的生员队伍成了一个奇特的群体,他们只想读书做官,除此之外,别无所长,但能够中榜入仕的每三年才百余人,绝大多数生员终生不得入仕,一世穷困潦倒,其中一些人就动起了歪脑筋,成为地方的公害。

    搞笑的是,儒生想要修成柳下惠那样的人物似乎很难,一不心反倒很容易异化成登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