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不谋而合(第2/2页)盛明贤王
你的法!回答你的第二问又有何难?不外乎是重骑居前,轻骑殿后,纵兵攻略,仅此而已!”
一旁的徐恭直皱眉头,“你此言连战法都谈不上!”转而盯视儒生,“谋略因人而异,却能殊途同归,你想让殿下的回答与你们期待的完一致,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这世上不谋而合的事并不少见!”儒生直接无视徐恭,他的目光定在了朱祁铭脸上,“唉,也是,要一名少儿回答此问,这实属苛求!其实殿下还有更好的选择,何必以儿戏之言让人笑话?殿下可以跟咱们走,如何?只要你点头,咱们便可救你上来,保你一生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
“那咱们四人呢?”霓娘略显犹豫地道。
这不是哀求吗!徐恭、牛三、蒋乙齐齐看向霓娘,目中有分埋怨的意味。
“你们?”儒生终于摆出了拈花一笑的造型,“只要王子肯跟咱们走,咱们也懒得动手了。此洞极好,时日一久,你们指不定会在此修炼成仙,而姑娘你嘛,难道不想成为另一个何仙姑吗?当然喽,你想做个凡人也行,只要你肯求情,也不是不能给你一条活路,瓦剌勇士威猛,还是相当不错的。”
“呸!”
徐恭、牛三、蒋乙、霓娘大怒,但都不敢让怒火延烧出来,心中颇为纠结,出言痛斥吧,怕彻底断了朱祁铭的生路;忍气吞声吧,这份羞辱又让人忍无可忍,四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一个相似的举动,那就是举目怒视儒生。
四人显然忘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儒生的第二问智谋含量极高,别是一个少儿,也别给出精准答案,即便把它拿到大明朝堂上去问,一群饱学之士中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能作出像样的回答,毕竟,像管仲、诸葛亮那样的人物属于千古奇才,举世罕见!
故而,要对鞑贼的第二问给出精准的答案,这对王子而言,除非发生奇迹,否则那根就是一个无法企及的奢望!
哼,鞑贼是在为他们的嗜血找堂皇的借口!徐恭的思绪从愤怒中跳脱出来,他无奈地看了朱祁铭一眼,只是,他的眼中还是流露出了些许的期待。
此时此刻,朱祁铭似已入定,脑海中风云激荡,神思已在物外。他对周遭的一切恍若无闻,目中闪动着兴奋的光芒,手指在微微颤抖。
多亏了午前与霓娘的那场交谈,他得以知晓瓦剌大致的实力,眼下只需站在瓦剌人的角度去庙算,在与大明战争意志和实力对比的盘考量中,隐隐发觉有一道良策可供瓦剌逐鹿中原······
“逼明南渡!”
“叮”的一声,一颗碎石掉落洞底,发出清脆的响声,紧随碎石坠下的,是一朵妖艳的蓝花。
平台之上,儒生一动不动地定在那里,右手悬在半空中,左手耷拉下来,睁大了的双目一瞬不瞬,脸上挂满了形同骤然受死后尚未褪尽的惊愕。
“瓦剌人少兵寡,无力四处攻城略池,最明智的选择便是给大明的北境乃至京城施加足够大的压力,逼大明迁都南京,拱手让出中原。瓦剌入主中原后,先站稳脚跟,再徐图江南。”
徐恭一震。一个少年王子竟有如此惊世骇俗的言谈,类似的智识恐怕只有在史书上才能找到,而此番言论所预示的未来的大明社稷,竟是那么的岌岌可危,惊悚如斯,让人不禁冷汗直冒。
霓娘从惊诧中回过神来,一把抓住朱祁铭的衣袖,“殿下怎么能给鞑贼出谋划策!”
徐恭叹气,“人家已经定下了此策,如今只是想以此考问殿下而已!”
洞中响起一轻一重两道脚步声,众人举目望去,洞顶已不见儒生与巨汉的身影。
“又答对啦?”牛三的神智摆脱了恍惚的纠缠,只是目中依然残留着一分茫然。
朱祁铭忽觉浑身发冷,双手环胸仍禁不住瑟瑟发抖。
“殿下怎么啦?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