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不期而遇(第2/2页)盛明贤王

成色。“王公公,皇上过要擢升或封赏座的救命恩人,时日一久,皇上或许忘了此事。”

    “殿下是何等聪慧之人,无需洒家多言,殿下自会明白,许多事都要待时,而如何待时,这并非取决于皇上,而是取决于殿下!”

    又是待时?还取决于我?朱祁铭一头雾水。

    “殿下被掳后,太皇太后不豫月余,醒来后知是瓦剌人所为,就想找瓦剌人严正交涉,誓言不惜做好兵戎相加的准备,可是,此事被文官搅黄了。再后来,太皇太后不豫,天子年少,朝政便由得‘三杨’了算。去年初,瓦剌人犯边窥伺、劫掠,部分勋戚与五军都督府的都督极力主张教训瓦剌,可惜,大明的兵事决断权一向操于文官之手,勋戚与都督的话分量不够,廷议时被杨士奇、杨荣压制了下来。”

    杨士奇、杨荣?朱祁铭脑海里顿时浮现出当初在松树堡、谷林集的两番遭遇,私仇与国恨一起翻将上来,故而对杨士奇、杨荣的旧有印象再次打起了折扣。

    片刻之后,他平静下来,冷静思索王振翻辅佐大臣的旧账用意何在!

    是王振有心,还是天子······

    此刻已经入夜,殿中一片漆黑,但闻王振的声音再次响起:“去年京中流言四起,居京亲王与京军有勾结,当时君臣震动,京城为此戒严。两个月后,事情渐渐查得有些眉目了,勋戚与众都督先后站出来话,流言就是流言,有人刻意散布流言,意在图谋不轨。但杨士奇与杨荣力排众议,力谏天子以大局为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于是,两个亲王被暗禁于府中一年有余!”

    朱祁铭心中震骇,痛彻心扉的感觉令他几近失控。

    他不想贸然翻两府蒙冤的旧账,可还是有人主动向他提及此事,而此人恰恰是天子宠臣、首席太监王振!

    若杨士奇、杨荣果真如此,那他们到底是在为君分忧,还是别有用意?

    似读出了朱祁铭的心思一般,王振幽然道:“就怕有人借题发挥啊!太皇太后不豫,天子年少,唯一能制约辅佐大臣的就只剩下居京亲王了。何况,谁在散布流言?为何别人对流言并不在意,而辅佐大臣却借此大做文章?”

    朱祁铭浑身一震。他不能与王振深言,也不可贸然问及旁人,茫然中,脑海中浮现出两个身影。

    云娘、霓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