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站在风口的猪(第2/2页)重生之初梦
才不吃呢”兄弟俩已渐渐长大,很少会再像时候那样做出这样的亲密动作。
王浩杰觉得大概是哥哥忘记了前两天答应考完试买零食给自己吃的事,这才突然做出这样的举动。虽然平常对自己也好,天天睡一张床,但不会特意做出如此亲密的举动。
不过老哥上次给我买的干脆面真好吃!王浩杰的表情似是在回忆那五毛钱一包干脆面的美味。
王浩然没搭理弟弟,带着王浩杰回了房间,这只老鳖抓的正是时候,一下子打通了王浩然的任督二脉。
想到赚钱的办法了,卖老鳖呗!王浩然稍一琢磨,觉得十分可行。
这个时候在农村老鳖还是常见的,父母在田里做农活经常能无意抓到,若是有心去寻找,只会更容易!
抓不够,也能买!镇上的价格和大城市的价格之间肯定会有相差,只看里面的利润值不值。
卖给谁,也好。
大城市的变化那真是日新月异,一天一个变化。只有生活在农村才感觉不到国家的飞速发展,1999年和1989年也没区别,好像还在八十年代,没有丝毫变化发展,城市却迈着步子朝着二十一世纪跑步前进了。
县城可能不太好卖,没什么大不了的,市王浩然都不会去。
王浩然打算去隔壁金陵市卖,七八十里路的事,和到市距离差不了多少,车票也只要九块钱一个人。
“你看看我书包里有没有给你带干脆面,我自己也忘记了!”赚钱的事情想好了,但干脆面的事情王浩然真不确定了,时隔十几年还真不记得,不过想来是买了的,记忆里自己答应弟弟的事情很少不做到的。
“这才一晚上就忘记了啊,有一包,还有一袋辣条,是不是要一块钱了?你以后别买了,给老妈看到要心疼了。”
“没事,这个月我的五块钱零用钱都没用完。”
“嘿嘿,哥真好,我的一块钱被我买弹珠了。”王浩杰这话的时候有点心疼,一块钱,能买两包自己喜欢吃的干脆面了。
王浩然现在每个月的零用钱是五块钱,王浩然一年能买3套衣服,寒假暑假各买一套然后留着开学穿,过年不出意外拿到三好学生的奖状父母还会再给买一套当做过年的新衣服。
相比之下,王浩杰就有点可怜了,不光经常一毛零用钱都没有,一年之中也只有过年期间父母才会给弟弟买一套新衣服,王浩杰的大多数衣服都是穿的旧货。
不要觉得夸张,那个年代长大的农村孩子很多都是没有零花钱的,就连压岁钱也都捂不热,过年亲戚来回走动可能最初的那个压岁钱转来转去又回到了家长手中。
王浩杰原也可以有第二套新衣服,只要成绩好,可惜用王浩杰的班主任过的一句话来形容:我再也没见过成绩比王浩杰还差的了。
兄弟两个基在读书上完是两个极端,哥哥王浩杰每次考试年纪第二都算是考的特别差,自己都感觉羞愧的那种,弟弟王浩然要是能考个倒数第二那都要怀疑是不是蒙出来的。
倒也不是王浩杰笨,学习成绩不好的更多原因是没有用心思下功夫在学习上。
家庭这个条件,显然是很难支持两个孩读书的。这个时候的农村基都是一家只供一个成绩好的读书。能把初中上完就行,中考落榜便开始想办法赚钱养家。
实在家里困难的,考上高中辍学务工的也不是没有。
所以父母对于王浩杰成绩不好的事情也没什么,应该是已经打算等王浩杰初中毕业就想办法安排以后的出路。
王浩然也记得,弟弟初二下学期无心继续读书便辍学了,没有等中考,就跟着同村一个会做面点的师傅去了金陵市闯荡。
后来长大后兄弟俩曾经喝酒聊过,王浩然还能记得王浩杰所。
不读书这件事从就没怪过爸妈,首先家里是真穷,时候想吃顿肉都是件奢侈的事,穿着什么的就更没要求了;其次当时觉得自己哥哥成绩那么好要是考上大学出人头地自己不读书也不亏。反正王浩然就自己一个弟弟,有了出息能不帮自己吗?读书这种苦差事还是交给哥哥你吧,只是没想到后来哥你会脾气那么大,改变那么多。
少年赤子心便是如此。
谚语云:一样米养百样人,很多亲兄弟长大之后的矛盾,根源想来和时候有很大关系,新闻经常看到。
什么独居大儿子照顾年迈父母三十年,儿子创业成功身家百万不闻不问。
就该他们家养老,时候好吃的好玩的都是给他
他不养谁养?我从连个一毛钱辣条都没买过吃!他天天都有零花钱
我是不会养的,我连书都没读,读书都是让他去的
这样的言论,大多只是为自己的自私找借口,被金钱蒙蔽了初心,自动摒弃了双亲含辛茹苦的养育之恩,兄弟之间的血脉亲情。
父母总让弟弟像自己多学学,或许自己才更应该学学这个弟弟,不管怎样的贫穷和逆境,都没有变的赤子之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