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一 牧云笙(1)(第3/9页)海上牧云记

,像是傻了一样,上来好奇地问:“你到底怎么了啊?”

    牧云笙不答话,只怔怔向前走去,一直来到墙边。

    那里,案下,散开着一幅画。

    画上是一位女子,立于风雪之中,背景是苍茫的江河远山,而她那姿态,正像是远望茫茫,不知去路间,猛听到一声召唤,惊回头时,望见那唤她之人,眼中半是悲凉,半是欣喜,竟是轻轻点睛处,凝落着百感交集。

    牧云笙身心俱撼,呆立在那里,痴痴望着,口中只喃喃道:“这画……”

    他大叫一声,倒退出去,跌下楼宇,人事不省。

    4

    等他醒来,皇妃和女孩们围在他身边,关切无比。

    “你没事吧……怎么了?玩得太累了?兰珏儿吓死了,还在哭呢。问她出什么事她也不……光哭。”

    牧云笙静静地站了起来,不顾旁边惊异的目光,走向殿外。

    外面明月初升,晚风习习。他的脑海一片空白,他刚才究竟看见了什么?

    她是活着的……就活在那幅画里。这样的一位美丽女子,为何会孤立寒江之畔?又是谁有这样神来之笔,将她的灵魂映入画中?

    那一瞬间,他分明看见她眼神的转动,她仿佛有许多的话想要诉。

    这绝不是一幅普通的画!而自己习画多年,鉴品无数,却为何会有这样一幅自己从未听过的绝世珍品留在这里?

    牧云笙想再回去看那幅画,可来到那存放画的楼阁前,却发现这里早被皇后下令清扫一空了,所有旧画已被堆在门前,点火烧毁。牧云笙怔怔看着那火焰,呆立良久。

    5

    从那之后,牧云笙仿佛突然魔障附身了,天天把自己关在殿中,也再不去找女孩子们戏耍,只把画纸铺展开,然后提笔望着白纸,愣上好几个时辰。有时偶尔落上几笔,又立刻揉卷了纸,丢在一旁。

    他想重画出当日所见那女子的神韵,却是再怎么也无法重现。从此更是终日痴痴迷迷,走路时,进食时,会突然冲回殿中作画,或是折下树枝,即时在地上开始勾画。

    他这样痴迷于画稿,其他皇子的宗党不由高兴了。传言立刻四起,六皇子得了痴症,如此疯癫,将来必然不可能再与其他皇子相争帝位。

    亲近笙儿的臣工包括宫中伴读女孩儿们都在为笙儿犯愁。可是他天性心中没有江山,谁又能改变得了他呢。

    6

    那一天,牧云笙记不清是哪一日了,只记得阳光明灿灿的,风徐徐吹起城边的柳叶。他的记忆中,仿佛所有的人都在笑着,一切都那么美好。

    这天是他命运改变之日么?直到他迟暮之时他也无法确信。

    牧云笙看到了那人,白发高冠,苍老干瘦。

    “这是世上极致的宝物,我要把它给予能看清它的真实的人。而他要用他最珍视的东西来交换。”

    “这宝物究竟有何妙处?”他的父皇、明帝牧云勤好奇问道。

    “要展示此宝,首先请陛下在皇城殿外搭起十丈高台,一分不能多,一分不能少,在高台中用柔丝系一横杆,中开一孔,与此珠径相同,也一分不能多,一分不能少。然后等到三日后云殇之交时分,一分不能多,一时不能少,那时我方能展示此宝。”

    明帝上下打量这个人,然后点点头,“好,依你而言。但届时没人愿意与你换此宝物,你就要以欺君之罪被处斩。”

    三日之后,高台搭起,明帝与好奇的嫔妃皇子与官员们站在太华殿阶上,看献宝老人登上高台,用一个形状古怪的记满刻度的工具不停地计算着什么,极心地调整那系着横杆的丝线的长度,使横杆保持在某一高度,并使横杆的孔眼所对的角度与阳光的角度一致,然后将明珠慢慢填入横杆中的孔。

    人们看见,阳光从明珠中射过,地上现出一个亮斑。

    “这珠子看来能汇聚光线,从十丈之高射下的光,仍能汇成点,倒也是稀罕物。”明帝点点头∩妃和众臣开始恭喜陛下得了个宝物,人们开始喧哗一团,也没有人再注意那地面。

    牧云笙那时正站在明帝的身边,清亮的眼睛紧盯着那个光斑。突然他看见了什么,紧紧拉着明帝的衣袖:“父皇,父皇,你看!”

    明帝看去,地上却仍只是那个光斑。他拍拍笙儿的头:“呵呵,很有趣是不是。一会儿把它送给笙儿玩,好不好。”

    “父皇,父皇,它在变大!”

    明帝再次瞧去,果然,那光斑似乎大一些了。再看一会儿,那光斑变大的速度正来快。

    明帝一挥手,止住旁边聊天的众人。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屏息望着那光斑正变成方圆十数丈的光晕。

    “那光里面好像有什么……”牧云笙的眼拘仿佛也映出了光亮。

    可众人只看见模糊的一团。但这光晕中的确是有明暗相混之处的,可见这珠中并非是纯无一物,似乎有着什么杂质。随着时间推移,那光与暗在交混着,似乎被搅动的含沙之水,又似乎混沌初开时的争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