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这是一个三角形的故事(第2/3页)圣道演义

    方恒也已经种下了道根,在白石山上修行的钱大金,也是化神中期,在白石山弟子中也是一位实力高强之辈,进步最快的还是像王亚茹这样的世家子弟,不用担心什么,只要一心努力的修行就行。

    像底层的草根,衣、食、住、行的问题都还没有解决,修仙那只能是扯淡,现在修仙,修的是钱。

    入仙门之后,你的生计怎么办,仙门并不能养你。就算入得仙门之后,法宝的材料你买的起吗?天材地宝你买的起吗?修仙难免受伤,迅速恢复的丹药你买得起吗?这一切都需要底蕴,很复杂。

    不到一日,方元随着几位仙姑就来到了峨眉山,虽他们可以选择坐高铁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比他们御剑要快上一些,但是哪有御剑而行,走就走来的潇洒随意。

    方元眼前的峨眉山平畴突起,巍峨、秀丽、古老、神奇,有着悠久的佛、道文化,被世人尊称为仙山、神山,也难怪会成为慈航斋这样一个佛道双修仙门的驻地。

    峨眉山不似他看到的昆仑一般,如果昆仑**裸的向他展示了底蕴,那么娥眉就向他展示了如何将底蕴隐藏的不露痕迹。

    没有奇花异果,没有仙泉汩汩直流,没有灵兽嬉戏,没有瑞鸟盘旋,没有白玉雕刻的石阶,更没有缭绕整山的祥云,如同寻常的山一般,风景秀丽,山势还是那么的雄伟壮观。

    但就是这样的峨眉山,却让你肃然起敬,透露着两种气息,佛与道的完美结合。

    佛教传入中原对中原文化有着很大的冲击,传统文化的卫道者以佛教来自印度,视之为蛮夷文化,且中国自古就以道教为尊,并不信服。

    后来随着佛家文化的入侵,道家文化与之产生激烈的碰撞,甚至是融合。历史上的佛道之争,不过是权力者手中的工具,最终佛道还是在中国这片大地上完美的融合。

    眼前的慈航斋赫然就是佛道融合的产物。

    到佛,方元觉得自己与佛还是非常的有缘,曾经他有一个佛塔,现在他有一个菩提,这都是佛的产物。

    他识海中的菩提隐隐有了一丝的颤动,被方元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与娥眉的佛性共鸣,方元一度担心菩提会不会自己从识海中跃出来,与娥眉交相呼应,毕竟菩提可是未经他的允许,自己就钻入到了他的识海,这菩提有“前科”。

    不过识海中的菩提渐渐的停止了抖动,让方元松了一口气。

    “你怎么了?”林雪见方元有些异色,她对方元的细微变化感应的很仔细。

    “没什么。”方元摇头道。

    六人位于娥眉的主峰大娥峰,娥眉山共有四峰,大娥峰、二娥峰、三娥峰、四娥峰。四座山峰共同的组成了峨眉山,四座山峰每座都只比白石山一点,足以彰显峨眉山的底蕴。

    “走吧,师父应该在大殿中。”为首的成熟师姐接引方元。

    其余人并没有要跟随的意思,林雪恋恋不舍的看着方元道:“我在四娥峰,走的时候跟我一声。”

    林雪的声音很轻,她跟方元话的时候一向如此,比其他任何人还要轻柔。

    在方元点头示意后,林雪离开了大娥峰,另外几人也相继离开,只剩下了方元和林雪那位成熟的师姐。

    实际上那师姐在向着一间大殿中通报了之后,也离开了,他让方元在大殿中等候。

    在大殿外,方元看清了这建筑,隐隐的闪着金色的光芒,似是纯金打造而成,檐角、窗棂、雨塔、瓦片都是金色,但是近距离观察之后你会发现那只是一种神秘的木质纹理在闪着金芒,并不是通体鎏金而成。

    金芒凸显着佛性,建筑确是道观的外形,与白石山建筑凸显的青绿之色不同,这里处处彰显了佛道融合的影子。

    大殿中九根圆形金柱似擎天之柱般将大殿牢牢的拱卫住,“九”,一个神秘的数字又彰显着大殿的不凡,方元看着金色的地板,很好奇,不知是什么材料。

    这时殿中想起了一个轻盈的脚步声,几乎微不可闻,但是方元还是仗着极其聪警的听力觉察。

    一位女子的身影映入方元的眼帘,她身穿盘金彩绣棉衣裙,莲步款款,婀婀娜娜,表面看也就三十岁,一头黑丝被几根簪子挽住,容颜俏美,落落大方,更像是一个可人的闺中女子,哪像是堂堂慈航斋的掌教。

    方元心中起伏,不能只看这女子的表面,能做上这偌大的慈航斋掌教,那可不是一般的人物,总是需要些手段,慈航斋这等门派,不是什么门派,同门间竞争非常的激烈,眼前的女子无论是实力还是手段都不是方元可比。

    女子见到方元的表情,开口道:“怎么,慈航斋的掌教这么年轻,你很惊讶?”

    方元恭敬而正色的道:“修仙之人,青春永驻,容颜不老,也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晚辈是被前辈的气质惊讶到。”

    女子并无表情,轻声道:“你反应倒是不慢,嘴也挺甜,我叫素缘,你可以直接称呼我的名讳。”

    “晚辈不敢。”

    “没什么敢不敢的,已经许久没人称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