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赚钱大计(第1/2页)饮食1999

    孙林用托盘把面条跟文蛤豆腐汤端到了里间,放在床旁的五斗橱上,扶孙华起来吃。

    一闻到扑鼻而来的香味,孙华忍不住口舌生津,这面条跟文蛤汤居然卖相也很好。

    他用粗糙如树枝的手指,捏起缺口的汤碗,默默注视着儿子的作品,颤颤巍巍地端到嘴边,缓缓地喝了一口文蛤汤,柔和的鲜味不断冲击他的味蕾,豆腐很入味,嫩滑可口,胡萝卜保留着原有的鲜甜,与文蛤的鲜甜混合着,笋干格外的清香。

    然后,他迫不及待地吃了口面,尝了下炒鸡蛋。

    他咀嚼着,闭上眼睛,静静回味。他的眼皮在颤动,啊!都是恰到好处,好像是几十年经验的大厨所做。

    “爸,好吃吗?”

    看到孙华久久没有反应,孙林怕自己刚重生,手感不准,做砸了。

    孙华重重点头,露出喜色,“回来做一碗给你妈妈吃,看她还骄傲不骄傲。”

    孙林挠着头,笑道:“妈妈可是外公的女儿,她就应该骄傲。”

    孙华眼神黯淡了一下,叹了口气。

    黄仁天的女儿,的确应该骄傲,可是他却让她吃了太多太多苦头。

    孙林心里有些难过,眼下家里的境况实在有些窘迫,该想办法弄点钱才行,毕竟马上大学的学费是个问题。

    父亲吃完面,孙林服侍他睡下,然后去刷碗,打扫卫生。

    一个人做着事情,孙林脑子里是怎么赚钱。

    很多重生的主角赚钱特别容易,可等孙林重生后才真切体会到,人如果没有人脉、资、出身,什么都很难。大部分的重生,富应该不难,但是大富绝对很难。

    如果按照孙林上辈子的轨迹,也曾经富过,可是却付出了无数的代价,用了好多年才爬了起来。

    一个暑假,就要赚到自己的学费,还要有所盈余,这真有些难。

    这是1999年,不是9年,更不是19年。

    这时候,经济跟江对岸比起来还是很落后的海州,民企平均工资也就三百多。

    就算去大江南边的苏锡常打工,没有熟人引荐的话,找到的工作能有个五六百就不错了。

    孙林听他们村上人讲,海东不少人在暨阳一家乡镇企业打工,那家华夏五百强的乡镇企业工资算是高的,新工人一个月开8块,一场招工会上万人争抢几百个岗位,每次都要打的头皮血流,只因为那一年,暨阳新入职的教师工资一月也只有6块。

    那家企业的老总豪迈地讲了一句话:一天找一百只四条腿的狗,或许很难,但找一百只两条腿的狗,只要一声吆喝。

    这就是这个时代很多民企老总的写照,孙林可不愿去当奴才。

    当厨师也不现实,厨师很讲究论资排辈,这年头,想学厨师,先当学徒,有些人一干就是六年,成为饭店酒架剥削劳动力的潜规则。

    或许,去当摊贩?

    孙林苦笑,曾经的厨王,米其林二星餐厅主厨,去当摊贩?

    烧烤摊?

    这画面,想想都很酸爽。

    不过,却不失为一条路,孙林还真有点心动。

    他脑中忽然跳出了一个念头,海东的特产文蛤,他可以卖这个啊!

    虽然海鲜火遍国要在零几年,但这一块的市场一直在,只不过开发早晚罢了。

    后世出了不少花甲加盟品牌,就是因为这块市场的庞大。

    很多人喜欢吃海鲜,但是物流再发达,大部分海鲜只有两到三天的绝对鲜活时间,真正要吃海鲜只能到沿海。

    为了解解馋,花甲之类的海鲜就成为不错的选择,价廉物美是最大的原因。

    尤其是文蛤跟蛏子。

    直到晚上母亲黄玉秀回来,孙林的脑子里一直在琢磨这事。

    看着母亲被晒黑的面容,有多了几条皱纹,才四十的人,跟五十多一样,忍不住一阵的心酸。

    孙林强行克制住潮涌的情绪,故作轻松地走过去,“妈,这两天有些辛苦,明天就别去赶海了。”

    他母亲身体还没有恢复过来,其实不能这么操劳,这也让孙林很忧心。

    黄玉秀点点头,“那明天就不去了,你陪我去县城,给你英国的表舅拍个电报,看他能不能跟外公一声,给你汇点钱来。”

    孙华瓮声道:“这么多年都没有汇一点钱回来,你就死了这心吧!”

    孙林心里惊涛骇浪,脸上却丝毫没有表露,依然笑着道:“那你还是歇着,电报我去拍。”

    这个电报是拍到英国的,要花不少钱呢,这冤枉钱,还是不花的好。

    听母亲提起他表舅黄红伟,孙林一阵的心塞、气愤。

    前几年黄家回来过一次,那气派,那排场,他们家根就攀不上。

    母亲找到黄红伟,只得到一句,外公黄仁天身体不好,没能回来。好歹才要了个外公在英国的地址,然后就避而不见。

    后来黄家就一直没回来过,据县政府的人,是嫌弃国内实在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