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危机解决(第1/2页)饮食1999
孙林又一次走在柏园前的青石板路上。
这里承载了他无数美好的期盼与想象,有对外公的思念,对母亲时候在这里生活的想象,也有美好的记忆,那一晚,与镜秋在这里淋着雨走过,享受雨的芬芳。
那一晚,忘记了身在何方,心在何处,有时空倒转的错觉,仿佛置身于一个纯净又完美的想象国度。
当年这里曾经是繁华地,如今清寂无声,叫人唏嘘。
镜秋走后,他常常一个人来这里,走走,看看,静思。
也写过这样一首诗:
那时少年海州,年华正好。
青石板悠长,婉转弄堂。
细雨染长衫,澹楼喑呜。
闭眼空堂,睁眼攮往,数不尽的尘世离殇。
细溯月光上楼阁,楼齐平潮。
蝴蝶儿扑着粉面,各色儿郎。
雪莹足,白皓腕,琵琶琴床。
胭脂半点,环佩铿锵。
你自咿呀低唱,我且独斟空肠。
听客换了几换,明月初在天。
杯中泪,笑人世无常。
台上按琴问知己,漫揾疏狂弹盅和,顾知己已不在。
已不在,绿幔垂。
渐无声,烛光暗。
那年年华正好,且相逢。
如今他年华正好,不知道镜秋在做什么?
当年两人一起畅想,穿到古代,他做侠客,她当琴女,书剑恩仇,纵意江湖。
可是,如今他一个人重生了,她呢?还是他的镜秋吗?
为了将来,如今无论如何要变得强大,做好任何准备,不让悲剧发生。
孙林从过去的思维中挣脱出来,回到了现实中。
他再次站在了柏园那两扇斑驳的古老木门前,静静站立片刻,他深吸了一口气,扣响了青绿相间的铜环。
有人来开门,是张陌生的面孔,脸容上有生硬的肃杀。
看到孙林,冷脸汉子淡淡道:“进来吧!李老在等你。”
孙林跟着进去,见这冷脸汉子行动整齐有韵律,多半是个军人。
三四点钟时候的阳光不那么刺眼,斜斜投射在庭院之中,角门之内,是个鱼池跟假山,旁边一座书屋,书屋边上靠河有个亭子。
李老端坐在亭子前的太师椅上,手中捧着大茶壶,看着手下人钓鱼。
李兴伟端坐在旁边,今天是工作日,他居然不在市政府而在这里,也让孙林疑惑。
孙林远远站定,朝着李老鞠了一躬,“李老,上次隐瞒身份,对不住了。”
李老遥遥一招手,笑道:“快过来。”
孙林走到近前,李兴伟朝着他点了点头,示意他自己坐下。
李老笑眯眯看着他,上看下看,“上次看你就觉得眼熟,没想到你真的是黄仁天的外孙,丫头跟我了,海州有些宵,的确该收拾一下,省得乌烟瘴气。”
孙林顿时喜出望外,之前他还在想着一大堆的辞,没想到上来就迎刃而解。
他巴巴地看着李老,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刘丰散布了好几年的谣言,李老你还是信我?万一我不是我外公的外孙呢?”
话刚完,他才意识到自己的有语病,忍不住笑了起来。
李老摇手笑道:“刘丰人品有问题,我吃他的菜就能吃出来,你信不?那一晚我看你身上就有黄仁天的影子,而且,我认识黄仁天的第一面,他也给我做了道豆腐。”
孙林眨了眨眼睛,没想到外公也有这么搞笑的时候。“能跟我讲讲外公的事情吗?”
李老点点头,扫了一眼他的儿子李兴伟,眯着眼感慨道:“你这孩子我没看错你,心性好,不问其他,只问外公的事情。我就跟你讲讲。”
原来李老李迅波,当年在统一战争中受过伤,子弹一直没拿出来,后来实在忍受不了折磨,去了英国动手术,这才在英国再次遇到黄仁天。
起他跟黄仁天的相识,也蛮有戏剧性,当初李迅波是地下组织的头目,侧翻建宁总统府内部人员时,顺带着把黄仁天也争取了一把,只可惜当时黄仁天没有来得及入党。
黄仁天的身体一直不好,在关牛棚时候落下病根,到了英国之后头几年打拼,也受了累。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形势完好转,回国的话也不会有什么问题,他就想要回来寻找女儿女婿,可是老伴身体不好,拖了几年去世。等到他再想回国,自己的身体也不允许,等到黄家传来刘丰编造的谣言,更是支撑不住,一头病倒。
所以他临死都没有能够回国寻找女儿女婿,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还有外孙,外孙女。
就冲着这一点,李老都要为黄仁天讨一个公道。
李老认真对着孙林道:“黄家的产业在英法两国,国内也管不到他们,你要是想要讨回外公的财产,他们就跟你打跨国官司。别他们势力根深蒂固,你官司赢不了,就是律师费你都承受不起。现在国内也在引导他们这样的华人资家回国投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