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低价倾销(第3/4页)农女要翻身:邪王,慢点

建议的窝棚就算完工了。

    他们用了一天的时间,搭建了二十多个窝棚,流民们全都有了住处。

    许春花松口气,流民们吃饭睡觉的基本问题,终于解决了。

    乡亲们看到许春花家发生的这些事,都很震惊。

    要知道,许春花所住的房子,在乡亲们眼里,是名不副实的凶宅,住在里面是要出问题的。

    可许春花住在里面后,不仅没出问题,反而越过越好,人丁兴旺。

    吃完饭时,许春花对朱岩河说道,“朱老哥,明天你就带人,跟着我爹开始春耕吧。”

    朱岩河连忙答应下来,他深切地明白,许春花接收他们,并非让他们来吃喝养老的,而是让他们干活的,他表示绝对好好干活。

    其他的流民也连忙向许春花保证,肯定会好好干活,不辜负她对他们这么好。

    许春花对他们笑了笑,歉意地笑笑,“那些住窝棚的兄弟们,请你们将就一段时间,等咱们忙完春耕,就盖新房子。”

    流民们连忙摇手,表示不必那么麻烦,不需要盖房子。

    有一间窝棚容身,他们已经很知足了。

    要知道,他们逃难的时候,什么苦没吃过,夜宿破庙,有时候甚至连落脚的地就没有,只好所有的人围坐在一起,席地而坐,将就一夜。

    许春花只是笑笑,没有多做解释。

    俗话说,要想马儿跑得快,首先要让马儿吃饱。

    她明白这个道理,为了让流民们死心塌地干活,她会给他们一些好处的,盖房子只是最基本的福利。

    天亮之后,朱岩河就带着流民们,跟着许青山下地干活去了。

    由于许春花真心对待他们,朱岩河要向许春花证明,他们都是有良心的人,主子给他们一束阳光,他们就还主子整个春天。

    因此,他把所有的流民都派到地里,无论男女老少。

    许春花也跟着下地。

    流民们下地之后,就不需要村里的乡亲们了,许青山谢过乡亲们,告诉乡亲们以后不需要他们帮忙春耕了。

    乡亲们不乐意,不愿意离开,毕竟不让他们干活,就少了一部分收入。

    他们责问许青山为啥不用他们,许青山是好脾气,那不好意思说实话。

    许春花站出来替老爹解围,她直接得问他们,让他们干活,他们干的怎么样,是真心干活还是出工不出力,他们自己心里没点儿数吗?

    乡亲们被许春花问的哑口无言,讪讪地离开,毕竟他们干的活确实不像话。

    反观朱岩河等流民,干活儿的速度非常快,一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三十亩地的春耕任务。

    许青山见到这个速度,终于松口气,以这样的速度,就不会错过时节了。

    春耕的活儿走上正轨,许春花就让许青山带着他们做春耕的事儿。

    而她自己,又回到了城里,因为新盖的砖塔需要她现场把关。

    虽然有周文远这个老工把控,不会出现大问题。

    但是,当地基铺完,接下来该往上盖了,这时候需要主家把关,比如起几层高台,房屋的造型等。

    因此,许春花来到城里后,就在城里住着,每天来看一遍,拍板决定周文远自己决定不了的事。

    其他时间,她一般会去面馆,照看面馆的生意。

    这时许春花发现,对面沉寂了许久的吴记面馆竟然有动作了。

    这一次,他们并非采用阴谋手段,而是直接正面竞争。

    吴记面馆的大门敞开,门口摆着桌案,上面放着锅盖大小的盘子,盘子上面放的是鸡蛋炒面,样式与许春花面馆里卖的鸡蛋炒面差不多,不过,味道有些差距,比如许春花面馆的鲜香。

    但是,吴记面馆有他们的杀手锏,那就是降低价格。

    是的,同样的一份鸡蛋炒面,在许氏面馆要卖到五文钱,而吴记面馆只要三文钱。

    别看只差两文钱,但是在很多普通老百姓看来,这两文钱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因此,即使在明知道吴记面馆的鸡蛋炒面不如许氏面馆做的好吃的情况下,还是有很多人争抢着去吴记面馆吃鸡蛋炒面,不为别的,只为省钱。

    由于吴记面馆这一招底价策略,导致许氏面馆的客流量直接下降了一半。

    田氏见到这种情况,惊慌了,连忙向许春花建议,也采取同样的办法,降价。

    罗文夫和唐铁军也是同样的建议,他们见不得客流量的流失。

    毕竟面馆一直顾客盈门,突然之间顾客流失一半,他们觉得心里空唠唠的,就像自己心爱的东西被人夺走一样。

    看着紧张的他们,许春花对他们淡淡地笑笑,告诉他们不必自乱阵脚,该怎么做还怎么做,无需理会吴记面馆的小伎俩。

    如果他们真想做点什么,那就努努力,提高厨艺,让自己做的面更好吃,对炒面的火候掌握的更加精准。

    其实像吴记面馆采用的底价策略,在现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