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评卷(第2/3页)农女要翻身:邪王,慢点

   良久,才有人回应。    “好,太好了。”    “哇,这首诗将思乡写绝了,特别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这是一种特别的写法,与正常的描写完全相反,是逆向的写法。按照正常的思路,应该是太阳从东方升起,划破了黑夜,应该是残夜生海日,可是呢,他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说什么海日生残夜,这一写法太精彩了,我都忍不住为他拍案叫绝。江春入旧年也是同样的写法。”    “是啊,这个逆向写法太绝妙了,这首诗应该是今年所有诗词中的绝品,极品。”    ……    众考官们神情激动地议论着,就好像在议论一位绝世美人。    如果许春花在这里,她一定能听得出,这首诗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位诗人写的,诗词的原名叫做《次北固山下》,作者名叫王湾。    王湾虽然在历史上留下的诗篇,只有那么十几首,可是他和张若虚、王之涣属于同一号人物,那就是留下的诗篇不多,但是仅仅凭借一首诗,就达到了高山仰止的地步,他有这一首诗就足够了。    诗中最经典的两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后世诗人称为诗词世上难以逾越的巅峰。    “这首诗应该称为这次科考的诗中魁首。”王考官提议道。    “别,别,现在还没看完呐,没准还有别的好诗呢。”    “对对对,咱们不要着急先结论,先看一看,我觉得这一波考生太厉害了,一不留意就有好诗出现。”    “哈哈,我这里也有一篇好诗,你们都听清楚了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哎呦,这首诗写的也不错呀。”    “何止不错,这至少也是一首魁首级别的诗。”    “月落,乌啼,江枫,渔火,这些风景写的太优美了,可以和那一首海日生残夜相提并论。”    “我建议,咱们就把这两首诗选出来,成为这次科考的诗词双雄,你们觉得如何?”    “不要,再选选,万一还有更好的诗篇呢。”    “怎么可能,咱们都不是第一次阅卷,理应明白,好诗难得,特别是这种科考上的好诗,有两手足够了。”    忽然,有一位考官激动地拍着大腿,“哎呀呀,谁说没好诗了,我这首诗才是最好的呢,要我看,这首诗一出,其他的诗都是垃圾……”    由于有了之前的教训,这次没人反驳他的话,静等他读诗。    他缓缓地吟诵起来,声调越来越高,“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没错,这位考官读的诗正好是许春花写的那首《春江花月夜》。    当这些考官听到“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他们所有的人都激动了。    在这个时代,追求人生是一种潮流,无论是当朝皇帝还是山野隐士,都渴望长生不老,与日月同在。    而这首诗,却明白告诉人们,人生是一代又一代不断循环的过程,趁早死了长生的心思吧。    一个人这一辈子,最关键的不是求长生,而是自己能做出怎样的贡献,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是呀,时光匆匆,人生短暂,今日的月亮不再是昨日的月亮,人活在世上,不能浑噩度世,而要看最美的风景,喝最烈的酒,爱最美的人。    众考官都被这首诗给震住了,情绪起伏,久久不能平静。    良久,朱无忧缓缓地说了一句,“今年的科考又是一个诗词的丰收年,诸位多费心了,一定要把好诗全部选出来。”    众考官连忙弯腰行礼回应。    要知道,以往科考的时候,如果能涌现出一两首精彩绝艳的诗,考官们就像过年一样欢喜,但现在,一下子涌现出了三首,并且这三首诗一首比一首精彩。    他们怎能不高兴,他们怎能不激动?    考官们继续埋首试卷堆,认真阅卷。    时间缓缓流逝,终于,考舍内的许春花见到了第九天的日出,她长出一口气,该死的科考终于结束了。    从这一天早上开始,做完试卷的考生就可以交卷离开了。    许春花在考舍里呆的头晕眼黑,实在待不下去了,就赶忙试卷,申请离场。    此时离场,完全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因此卫兵并没有为难许春花,收了她的试卷,就示意她收拾自己的东西,可以离开了。    许春花把自己的包裹收拾了一遍,该装的东西都装上了,此外还剩了一些果脯肉干之类的,她并不准备带走。    毕竟,在茅厕隔壁呆了这么长时间,肉干果脯上或多或少,都沾染上一股奇特的味道,再拿回去,也不能吃了。    她本来想把这些东西留在这里,当垃圾被人收走的,忽然她眼珠一转,想到一个主意,又把这些东西带出来,路过隔壁庞冬灵的考舍时,她见到庞冬灵还坐在案桌前,皱眉苦思。    由于庞冬灵之前表现得太过活跃,基本上没怎么答题,她的试卷现在还空着一多半呢。    许春花见到她皱眉的样子,唇角的笑意更加的灿烂,把剩下的肉干果脯放到她的桌子上,说道,“送给你了,饿的时候可以吃一点儿。”    庞冬灵白了她一眼,苍白的脸上满是气愤,说道,“许春花,你诚心气我是不是?”    许春花回给她一个白眼,“我没气你呀,我这明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