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郑三宝(第1/2页)大明求生指南
() 周星,上辈子那也算是“饱读之士”了,可这辈子,穿越附体的那个原主人,是个浑浑噩噩的家伙,每日保证不饿死那就万事大吉,连自己家在哪儿都记不清了。穿越过来的这周星,也是没读过书没摸过笔的人儿。 靠着脑子里面的那点存货,周星摆脱了那几乎要让自己分分钟猝死的工作,引起了未来的永乐大帝朱棣的注意,被朱棣召了过来。时间总共才几,读书什么的,那根本就是不存在的。 不过,如果没读过书,却能作出《声律启蒙》来,那是不对的,不正常的。所以周星必然不能自己没读过书。 “回大少爷的话,我没进过学,不过却认识个读书的同村人,他人挺好的,愿意借书给我看。看得多了,也就没事扯几句。” 作为厚脸皮的现代人,扯起谎话来,那真是一气呵成,毫不卡顿,我的兄弟叫顺溜。 “原来如此。”朱高炽也没多想,正要跟周星再多交流几句,外面却有个二十余岁的年轻人,对朱高炽的侍从了几句话,紧接着,朱高炽的侍从进来,又跟朱高炽。朱高炽听完,便对周星道:“周星,外边三宝叫你呢。” 三宝?周星微微皱眉,只听过八宝粥,哪儿有什么三宝?冬有三宝,秋衣秋裤大皮袄? 一行人出了门,那三宝对朱高炽鞠了一躬,道:“见过大少爷。” 他的声音很特别,像是没发育完全,处于变声期,介于有磁性和没磁性之间,却又像是被什么东西掐住了脖子,让人听着有点怪怪的。 古装戏里很多宦官就这声音。周星不由得多看了这个三宝一眼,这年轻人是个阉人?阉人一般出现在皇宫,那是内廷专用人员,出现在王爷府,还是很少见的,除非是皇宫指派,不然自行安置阉人那是要被杀头的。 阉人自古有之,称宫奴。“阉以为奴”,广义讲,是起源于奴隶社会晚期的一种极其残酷野蛮的制度。 最初,这些人,可能是被叫做“宫奴”的。但后来,就逐渐有了别的叫法,并且随着年代、朝代的变迁,叫法出现了变化、衍生——宫人、寺人、寺宫、宫臣、阉官、阉宦、宫宦、宦官……不一而足,但在明代之前,应该是没有“太监”一的。 封建制度之中,有国子监机构,或称太学。听得最多的国子监祭酒,就是总管太学的官员,那算的话,应该是教育部部长之类。唐代开始又有将作监和少府监。自明代太祖皇帝开始,这类带“监”的官职,开始大量出现阉人担任,久而久之,沿袭到清朝,就都称太监了。其实这是不对的,监是正儿八经的官职,而阉人和宫奴则都是“功能性”人才。 三宝,阉人,太监,三宝太监?郑和? 我了个去。 把这几个关键词联系起来,周星差一点要蹦起来。眼前这个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宦官特么的是郑和? 大名鼎鼎的航海家郑和!朱棣之所以能够在明朝皇帝之中脱颖而出,除了靖难之役之外,最大的原因就这个三宝太监郑和了,七下西洋的壮举,史书记载,每每读来,依旧让人心潮澎湃。 郑和于洪武十三年为明军进攻云南时所掳,遭受宫刑,洪武十五年被选于宫中尚衣局训育两年;洪武十七年,十四岁的他经宫中指派,进入朱棣的燕王府从侍,至今已经有七年了。 看到郑和本人,周星情不自禁,深鞠一躬,道:“久仰大名。” 郑和俗姓马,赐姓郑,字三宝。 郑和感觉有些奇怪,此时他不过是个侍从,他的军事才能,还要到靖难之役的时候才发挥出来,航海更是七年之后的事情了,哪里来的久仰大名? 看来,这久仰大名也不过是客套话,他想。 郑和对周星并不敢怠慢,毕竟眼前这位,虽然看起来跟自己年纪相仿,模样也不甚出众,却是燕王亲自指明了请他过去,并且安排他住雅苑,必然不同凡响。虽然这“久仰大名”无从起,不过这郑和也只能认了,当时周星对自己的抬举,回了一礼,道:“周公子,燕王有召。” 之前,周星还在想,这个朱棣到底想要把自己安排成为一个什么角色,没想到如今白等了几的时间——也不算白等,至少周星觉得自己的毛笔字有很大的进步,至少能让人看懂了。不过相比较于朱高炽那样的书法,还差了远地远。如今过了几,他终于等到了。 “既然燕王有召,那便请公公前面领路。”周星。 朱高炽虽然还有话想,不过如今是朱棣要找周星,他自然不敢留周星,便道:“周星,等你回来了,我再过来。” 燕王府大得离谱,周星跟着郑和左拐右拐,走了好长的时间,这才来到一座大殿门前。 这大殿,仅有一层,却高达十余丈,飞檐斗拱,雕龙画凤,尽显能工巧匠之本领。地基则是用大条石头铸就,距离地面有七八尺的高度,有八级台阶。站在这大殿面前,抬头往上,恰好能看到大殿之中的漆面穹顶,美艳庄严,至于里面的陈设,只能走进大殿,才能看见。 “站在这里,根本没办法看到大殿里面的人,目的自然是保持神秘,这个角度,设计得真是精准无比。我能看到的,全是美丽的壁画而已。而一旦走上台阶,必然是大殿里面的人,最先发现访客,简直妙极了。” 周星想。 “燕王殿下,周星已经带到。”郑和站在第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