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集团(第1/2页)大周工程师

    ()    傍晚,涿郡王府。    王栋从江南赶回来,拜见武炎之。他在江南的生意非常好,如今完全走上正轨,特地赶回来面见武炎之。    来聚会的除了王栋和青云道长、姚宽和玉飞二人外,还有几名作为护卫的五品奉车都尉外,其余都是武炎之主要幕僚:齐瑄、蒋士鹏、卢宏、孙恒、崔玉、邓壅、赵瑜、顾志文。另外还有三名雷骑卫的校尉级教练官:宗兆才、张诚、邓荃。    此外还有火器署令李尚以及两位监作官,雷骑卫三位武炎之新调进去的各曹判官。他们是跟着武炎之办理了一年多铜铁使之务的巡官,都是进士或者明经出身,今后前途不可限量。    王栋把你礼单递上:“听闻王爷喜得两位公子,草民一点薄礼不成敬意……”    武炎之给他弄了一个正六品上阶的朝议郎散官,虽然这对于当官之人来并不太高,或许越容易得到。不过对于他一个商人来,可是极为难得,因为这是皇帝特别赏赐的。    所以他备了一份厚礼。因为要是没有武炎之,他也不可能在两年之内就赚了将近四万贯。    武炎之把礼单略微扫了一眼,便递给了身旁的张泰:“你把礼单所有的这东西交给娘子!”    “遵命!”张泰殷勤地跑开了。    那青云道长也是从蜀中青城山刚回来。他与武炎之同样有许久未见,几人见面都非常热情。    他们都未曾想到,两年多前的一个刚刚出道的皇族子弟,今日已经是郡王、宰相,一个大周举足轻重万众瞩目的人物。    “今日就是私人聚会,全部是手下幕僚及随从,朝中官员一个没有,大家放开一些。”武炎之对众人道。    他这么一,众人都是放开了。因为显而易见,如果不是亲信之人,是肯定不会被邀请的。    这是齐瑄拿着一个名单,走进武炎之道:“王爷,有两名河东的县丞,今年刚好到任,按规定他们也要候选。他们是跟卑职一年及第的进士。    他们不知道从哪里听王爷要招募劝农判官,便特意托了卑职,要谋求此职。”    “好啊!”武炎之一听,这县丞比县尉还高两级,又是进士及第,倒是可以考虑。    他把二人的简历看了看,一个人38岁,一个人42岁。自己多招募些人在周围总是好事。    “那好吧,就让他们来做判官。这劝农使判官事务繁忙,也并不好干,因为主要的工作是括户,治理逃户和流民。    皇帝的置劝农使制书还没下来,但是基本上思路是和我预计一样的。还是需要给那些流民有一定的好处,否则如何治理?”    这两个人也是厉害,居然通过同年的关系找到自己。他们肯定也明白,这劝农使判官当好了,两三年后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王栋简单地把自己在江南的生意情况给武炎之简单了一下。听得武炎之连连点头。这人还不错,让他的二十岁的大儿子如今主管江南的生意。他自己要回来开拓两京的生意。    武炎之把他投资的时钟生意对他了。这时钟生意可是不得了,不等不但公家每个县都要配,就是很多富商家里也肯定要采购。至于国外,那就更不用了。在武炎之看来这或许是可以和丝绸与瓷器相媲美的大生意。    “目前的时钟加工作坊,招收了三十名学徒,每可以生产五只时钟,利润一百贯以上。    现在这些学徒还没有出师,利用这几年,赚个十几二十万贯没问题。不排除他们将来学成以后,自己开办作坊。当然这也是难以避免的。”武炎之道。    这时钟生意,研制的费用是王栋出的,而建设作坊的费用,这是由武炎之所出,所以当时定下的二人五五分成。这对于王栋来,当然是大的好事,因为那技术是武炎之提供的。他无非是出了一千贯钱而已。没想到如今竟然获利如此丰厚。    “王爷真如再生父母,人能有今日,全靠王爷栽培。”他很是激动。    武炎之继续安慰道:“其实,这些生意都是刚刚开始。你知道的,我不是还在研究机器吗?    那才是终极的大生意!这机器的进度比预计的还要慢一些,这也没有办法。这东西非常有用,无论是采矿、纺织、船舶都可以使用它代替人力。”    “前几日蒋判官带人去看了一下,那机器已经可以发动了,的确非常惊人。听将在机器安在船上,船就可以自己走,而且可以往上游走。那今后大江大河之上,或者是海上航行,可就非常便利了。”王栋非常惊喜道。    “当然!那时候你就是坐船到岭南逛一圈,也要不了多少时间。那俞大娘不知从哪里听了此事,已经在开始打听着机器呢!    她可是愿意出高价钱的。当然,我希望除了建立机器加工厂以外,最好是再就那几家船舶加工厂,以取得最大的利润。等到机器也可以出售一部分给他们。    这东西不知道是在海上使用,在陆地上也可以使用,比如制造火车和汽车。”    “火车和汽车?王爷,那是什么样的东西?”王栋很是吃惊地问道。旁边赵瑜、邓壅二人并未听过这东西,也凑过来问。    武炎之微微一笑:“那汽车,当然就是在大马路上跑的机器,只要人负责转弯、起步和停止。其他的都不用管。他一可以跑和马差不多的路程,当然的路要重新修。    只有火车,那就更不得了。要是把铁路修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