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 过年(第1/2页)雀仙桥

    ()    郑多抿着嘴不说话。    夏侯虞能理解他的心情。    武宗皇帝开始宠信其他妃子的时候,杜慧也像这样把她住武宗皇帝面前推,她心里又难过又委屈,固执地站在那里怎么也不肯上前。可后来,她从母亲望眼欲穿的期待中徒然间就醒悟过来。    她可以不理睬武宗皇帝,可她母亲需要他,她同胞的阿弟需要他。她就只能忍着,强颜欢笑着。    这些日子发生了些什么,她虽然瞒着郑多,可以郑多聪慧,又怎么可能不知道?    他不过是装糊涂,安慰她罢了。    可她不能让郑多和她舅父之间有罅隙。    就算他们父子之间有罅隙,她也要想办法修补它。    他要走的路还长着呢!    夏侯虞目不转睛地盯着郑多的眼睛。    郑多被她眼中的锐利逼得低下了头,只得喃喃地道了句“我知道了”。    夏侯虞面色微霁,拽着郑多去了郑芬那里。    郑芬正和几个襄阳的名士在说话,约了大年初一去赶庙会:“……天刚破晓的第一炷香,很灵验的。前些日子王大人来襄阳主持九品考评,纯安兄不是得了第一吗?我听人说,他就曾赶在天色破晓之前,在普陀寺里敬了第一炷香。”    “还有这种事?!”郑芬听了非常的感兴趣,可抬头看见夏侯虞和郑多,他只好打住了话题,请了两人进来说话。    那些襄阳的名士纷纷和夏侯虞见礼,夸奖郑多英气勃发,颇有乃祖和乃父风采。    郑芬表面上什么也看不出来,恭恭敬敬地给几位名士行礼,心底地对郑芬很是不齿。    表面上清心寡欲,实际上却汲汲营营。为了升官封爵,居然想到去烧香拜佛!    又不是那无知的妇孺!    此时文人多信教,妇孺多信佛。    夏侯虞盯着郑多,生怕他少年脾气,一时忍不住露了马脚。等见到他沉稳大气,不卑不亢时,心里的一块大石头这才落了地。    那襄阳的名士就向夏侯虞推荐普陀寺,把个普陀寺吹得天下无双似的。    夏侯虞见多了这种喜欢吹牛的,只是坐在那里笑着听着,一副涵养非常好的样子。    郑芬大为满意,觉得夏侯虞和郑多给他赚足了面子,遂像赏赐似的吩咐郑多:“大年初一的时候我们去普陀寺敬香,你也随行。”    郑多躬身应“是”。    郑芬满意地点了点头。    可等到夏侯虞和郑多从郑芬那里出来,郑多再也忍不住了,对着夏侯虞吐糟道:“你看他这个样子,我能怎么?居然去求神佛!”非常不屑。    夏侯虞骂道:“就算这样,你也得给我忍着。谁让他是你爹呢!”    郑多泄气,去帮萧荣贴门神去了。    郑芬每天和那些名士四处游玩。    荆州那边等不到郑芬回去,派了人来催。    来使见到夏侯虞的时候,腿都是软的——郑芬派了两个人来见晋陵长公主,第一个被打了一顿,第二个直接就被杖毙了。而且被杖毙的那个还是李姬的族兄。    原来出府的差事人人争得的打架,现在却你推我攘的,都不愿意出门。特别是去襄阳府。    夏侯虞看着好笑,直接把人交给了郑芬。    可她还是有点不放心,让人去听听来使都和郑芬说了些什么。    被她派去听墙角的人回来禀告她:“据说是奉了李姬之命来问大人什么时候回去?家里过年的东西都准备了,只等大人回去了。”    自己的族兄都死了也没有一句质问的话,难怪这个李姬能这么的嚣张。    夏侯虞冷笑,道:“那大人怎么说?”    侍女道:“大人有些嫌弃地挥了挥手,让那来使回去告诉李姬,说他老人家就在襄州过年了,让李姬不用忙了。”    夏侯虞微微一愣,道:“没有说其他的话吗?”    “没有!”侍女摇头。    看来他舅父是铁了心要把几个庶子女都送到建康去了。    所以为了避免李姬等人哭闹,索性不吱声,让大家都过个好年。    夏侯虞点头。    年关也就近了。    街上已经没有了什么人,各家各户的灯笼和桃符却挂了起来。    夏侯虞之前给身边的仆妇订制的过年新衣也送来了。    大家脸上都喜气洋洋的。    萧桓那边却依旧很忙碌。    正如他之前所料的那样,北凉文帝的几个儿子闹腾起来,可顾夏这些年来的大司马也不是白做的。双方你来我往,文帝的棺椁还没有下葬,已经明来暗往的斗了几个回合。    卢渊想趁着这个机会拿下北雍州。    可卢淮也正如夏侯虞预料的那样,被打怕,打得丧失了信心,无论如何也不愿意领兵北上。而且他不仅自己不愿意,还劝自己想出征的侄儿卢青不要轻易涉险,说卢青是卢家以后的家主,千金之子,不坐危墙之下,打仗的事交给别人就行了。    把卢渊气了个半死。    “看样子卢淮是废了!”萧桓非常满意这个结果,高兴地问宋潜:“卢家这一代,也就个卢青吧?”    宋潜笑着颔首,提供萧桓:“卢家还有个卢青。”    萧桓不以为然地道:“等他再历练几年之后才知道厉害不厉害。”    宋潜笑应是。    萧桓宋潜:“长公主在干什么?”    他一个幕僚,总不好时时刻刻都关注夏侯虞做了些什么吧?    宋潜一言难尽,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