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四一章:新年礼(第3/3页)怒瀚
牛犇不想陪他打哑谜,准备要走了。然而这个时候,得福在旁边忽然开口,声音透着浓浓不屑,但又能听出几分惊喜。
“笨,这是模拟型机甲。”
“啥?”牛犇停下脚步,感觉不可思议。
“啊?”老魏惊奇地目光看着得福,呆呆问道:“你怎么知道?”
得福轻蔑道:“这有什么难的。除了模拟型机甲,谁会这样处心积虑地想要减轻重量,用这种惨无人道的方式对待它。”
老魏呆了一会儿,神情渐渐变得感慨起来,仿佛回忆起当初如何艰难。
“你的对。为了给他减轻重量,能去掉的都去掉,呵呵,惨无人道。”
牛犇不禁大吃一惊,心里暗骂老魏真的是个神经病,什么馊主意都能想得出来。
“真的是模拟型。”
“没错。他是机甲的未来:模拟机甲。”
老魏走过去,亲呢的拍了拍牛犇的肩膀:“要是你能开的话,它就是你的了。”
所谓模拟型机甲,与机甲起源有关,也和人类对机甲的操作探索有关,是个复杂而又让人无奈的课题。
众所周知,原始机甲质上只是具有一定行动能力的铠甲,人在里面被方位防护,因其庞大的重量,挥手抬足便可造成重大杀伤。然而在真正的战场上,这种机甲没什么用,比如材料,木质外壳最怕火攻,比如度,步伐虽大但是频率提不上来,而且受到地形的限制,应用极少。
值得一提的是,那时候的机甲能够自己行走,但也只能行走,如果需要摆臂、踢腿,需要操作者在座舱内做类似的动作,再通过传动系统完成。也就是,机甲实际上在模仿机师的动作,而不是接收机师下达的指令。
简单,这就是模拟。
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更新,新型材料的不断出现,机甲随之更新换代,等到了近代,由光脑充当大佬的数字机甲面盛行之后,有人提出设想:以操纵杆加操作台的控机方式太太多局限,太过于依赖手,为什么不能像个办法摆脱?
关于这个课题,人们先想到的脑电波操作,机师的反应机师机甲的命令,效率可以达到最高。然而正如得福和牛犇讲过的那样,人脑的不同命令可以产生一模一样的神经波动,光脑对脑波的“翻译”始终不能做到精确,偏偏这个东西不能出错再不能解决这个难题之前,脑控只能属于空想。
脑波不行,人们并不甘心,很快又有人提出新的设想。
肌肉控制行不行?可不可以返回模拟?
(未完待续。)8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