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别宝罗汉(第1/3页)通灵作家

    ()    赵三儿和秦舞等人出了长安城一路够奔关外去寻找那传中的李飞刀,谁料想路上突生变故,深更半夜的时候不知从哪里就冒出来一位神秘的赶尸的先生来。几个人躲在树上仔细观瞧。

    只见从山谷的深处渐渐清晰地现出来赶尸先生和那副被赶的尸体来。为首的就是那位先生,与其是先生,不如是一位身穿道袍的法师更为恰当。只见他不在尸后驱赶,而是走在尸前带路,不打灯笼,手中摇着一个摄魂铃,一面走一面敲锣。

    赶尸行当里面有个规矩,那就是无论尸体数量有多少,都由赶尸先生一人赶。尸体在一个以上时,即用草绳把他们联系起来,每隔六七尺一个。再看他身后的那具行尸走肉,头上戴着高筒毡帽,额上压着几张画着符的黄纸,垂在脸上。秦舞一边看着一边低声询问:“这个行当是谁发明的?怎么这么有创意啊?”赵三儿唯恐被白十八和李追风抢去回答,连忙故作了解地:“这个问题三爷倒是知道一二。相传几千年以前,苗族的祖先阿普蚩尤率带兵在黄河边与敌对阵厮杀,直至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打完仗要往后方撤退,士兵们把伤兵都抬走后,阿普蚩尤对身边的阿普军师:“我们不能丢下战死在这里的弟兄不管,你用点法术让这些好弟兄回归故里如何?”阿普军师:“好吧。你我改换一下装扮,你拿‘符节'在前面引路,我在后面督催。于是阿普军师装扮成阿普蚩尤的模样,站在战死的弟兄们的尸首中间,在一阵默念咒语、祷告神灵后,对着那些尸体大声呼喊,死难之弟兄们,此处非尔安身毙命之所,尔今枉死实堪悲悼。故乡父母依闾企望,娇妻幼子盼尔回乡。尔魄尔魂勿须彷徨。急急如律令,起!原本躺在地上的尸体一下子全都站了起来,跟在阿普蚩尤高擎的符节后面规规矩矩向南走。敌人的追兵来了,阿普蚩尤和阿普军师连手作法引来五更大雾,将敌人困在迷魂阵里。因是阿普军师所司之法术让大家脱的险,大家自此又把他叫老司;又由于阿普老司最后所用的御敌之实乃雾术,而‘雾’笔画太多难写,于是改写成一个‘巫’字取而代之。其实,这巫字也是个象形文字:上面一横代表或者雾,下边一横则代表地,而中间的那一竖就表示符节了;竖的两边各有一个人字,右边那个代表阿普蚩尤,左边

    那个代表阿普老司,意思是要两个人联合起来才能作巫术。据有关文献记载,赶尸还有“三赶,三不赶”之。”

    他话音刚落,却见那赶尸的先生忽然不动了,似乎是发现了什么古怪似的,疑惑地朝他们栖身的所在望了望,顿时吓的众人一阵心慌。而后却见那先生伸出手指来掐算了一阵,然后向着他们所在的那棵大树亦步亦趋地走了过来。他身后的那具尸体也猛地转过身,一下又一下地跳着跟随他而来。

    秦舞见那先生和那尸体离他们所在还甚远,而且行动又是那么缓慢,于是接着问赵三儿:“你接着,是哪三赶三不赶啊?”赵三儿一见秦舞相问,顿时就来了精神,接着满口跑火车,半真半假半懂半编地道:“凡被砍头的须将其身首缝合在一起、受绞刑的、站笼站死的这三种可以赶。理由是,他们都是被迫死的,死得不服气,既思念家乡又惦念亲人,可用法术将其魂魄勾来,以符咒镇于各自尸体之内,再用法术驱赶他们爬山越岭,甚至上船过水地返回故里。凡病死的、投河吊颈自愿而亡的、雷打火烧肢体不全的这三种不能赶。其中病死的其魂魄已被阎王勾去,法术不能把他们的魂魄从鬼门关那里唤回来;而投河吊颈者的魂魄是被替代的缠去了,而且他们有可能正在交接,若把新魂魄招来,旧亡魂无以替代岂不影响旧魂灵的投生?另外,因雷打而亡者,皆属罪孽深重之人,而大火烧死的往往皮肉不全,这两类尸同样不能赶。赶尸原本只赶死在战场上的尸,发展到后来,老司也帮那些被官府冤枉杀死的人赶尸回乡。”

    秦舞又问道:“可是他只走夜路吗?那他白住哪里啊?”

    这时候贼魔李追风憋不住嘴了,道:“我老李在江湖上混了这么多年,也从未在中原这地界见过赶尸匠!这赶尸属于苗族蛊术的一种,是楚巫文化的一部分。整蛊术有黑巫术和白巫术之分,赶尸属于白巫术。你不是问他白住哪里吗?我曾听道上的朋友过,夜里行走时,路上有‘死尸客店’,这种神秘莫测的‘死尸客店’,只住死尸和赶尸匠,一般人是不住的。它的大门一年到头都开着。因为两扇大门板后面,是尸体停歇之处。赶尸匠赶着尸体,亮前就达到‘死尸店’,夜晚悄然离去。尸体都在门板后面整齐地倚墙而立。遇上大雨不好走,就在店里停上几几夜。中国人特别眷恋自己的乡土。不管怎样,叶落必须归根。客死异地的游子,本人的意愿一定要入葬祖茔;孝子贤孙必得搬丧回籍,亲友相知也都有资助此事的义务。而湘西沅江上游一带,地方贫瘠,穷人多赴川东或黔东地区,作贩、采药或狩猎为生,那些地方多崇山峻岭,山中瘴气很重,恶性疟疾经常流行,生活环境坏到极点,除当地的苗人以外,外人是很少去的。死在那些地方的汉人,没一个是有钱人,而汉人在传统上,运尸还乡埋葬的观念深,但是,在那上千里或数百里的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