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朝堂与流言(第1/2页)永乐小郎君
() 金陵皇宫,奉殿内,早朝正在进行。 群臣下跪,一拜三叩头:”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朱棣坐在龙案后,回了一句:”平身。“大臣们这才纷纷起身,分左右文武站好,低眼顺眉。 朱棣左右看看,往日李景隆可是站在武臣首位,得意洋洋的样子让朱棣看着都有些腻味,今日却不见李景隆上朝,朱棣虽然心中明了,可还是故意问了一句:“曹国公为何没有上朝?” 通政使司右参议走出来:“回皇上,曹国公昨夜突发风疾,须得在家静养数日,已派人上了折子。” 朱棣心中好笑,面上却瞧不出破绽来:“让太医院派人去瞧瞧,免得落下什么病根。”一旁执笔的翰林院侍读解缙记下来,待会早朝结束后就要执行下去。 这时,又见信安伯张辅走出来,站到大殿中间,下跪一拜:“启禀皇上,微臣有罪。” 朱棣笑了笑,摆摆手:“信安伯何罪之有?起身回话。” 张辅起身,可依然保持着腰身微躬,双手前举:“回皇上,昨日微臣麾下燕山左卫副千户王成率军士百人,前往城郊一田庄欲寻私愤,险些酿成大祸。幸得前军都督府左都督李大人三公子出面,这才平息事端。微臣御下不严,请皇上降罪。” 一时间,一些低品级的文官交头接耳起来,都听了昨日燕山卫围庄之事,可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只得向身边同僚求证个明白。可前排的文臣和另一旁的武官个个老神自在,仿佛丝毫不关心这件事一样。 昨日左都御史王朗上了一本奏折弹劾此事,夜间却被锦衣卫下了诏狱,罪名是渎职。那些成了人精的大臣哪里还不明白皇上的意思。没见张辅用了春秋笔法?三百军士被成百人,事情的严重性已经被大大降低了。 朱棣点点头,还是燕山老人知朕的心啊。压了那么久,也该让这些功臣有些盼头。 ”此事朕昨日已经知晓,信安伯言过了,无非是那王成手下被殴,气不过去要个公道,哪里酿得出什么大祸。“间断了一下,朱棣想了想,又:”不过近日金陵城内,军士互殴屡屡发生,扰的街面不太平,此事有个结果,倒也能安军抚民。宣旨!“ 下面的文武大臣往下一躬,等待朱棣的旨意。解缙更是全神贯注看着书案,准备随时记录。 ”燕山左卫副千户王成,不顾军事,挟军士公报私仇,然情有可原,罢副千户职,着燕山左卫旗,戴罪立功。其余涉事一干人等,信安伯自行处置。“ ”前军都督府左都督李夫人张氏,侍夫有劳,教子有功,着封赠一品夫人,赐诰命。“ ”前军都督府左都督三子李旭,遇事冷静,处事妥当,少年老成。赐白玉祥云锁一枚,以示皇恩。“ ”燕山三卫随朕靖难,于大明有功。然燕山卫驻京城,再用燕山卫的名号的确不妥。即日起,燕山三卫就地解散,编入金吾、羽林、虎贲、府军等十二亲卫军,以及武骧、腾骧、左卫和右卫。旗以上官升一级,赐锦袍,持子仪仗,拱卫京城。令淇国公主事。信安伯隆平候辅助,切勿懈怠。“ ”着翰林院侍读解缙,总裁《太祖实录》,所需一干人等,侍读自定。“ 丘福、张辅、张信以及解缙走出朝列,应下了差事。 一连串旨意砸下来,震得朝堂众臣头晕眼花。 被提及合并的几个金陵卫所武官有些慌乱,淇国公信安伯隆平候可都是燕山卫一派,这次合并燕山卫必占上风,眼看大棒子就要落在身上,自己要不要托人换个没有被波及到的卫所? 燕山卫的武官却喜形于色,被压了这么久,昨日那个李家子这么一闹,替燕山卫挣了好大个体面,今日皇上就给燕山卫撑腰了。听那子被曹国公打伤,待会下朝了倒是可以上门探望探望,左右是个七八岁的孩子,上门也无妨。 几个文渊阁大臣互相看了一眼,杨士奇想出列些什么,却看见站在一边的黄淮微微摇摇头。 张辅的春秋笔法不错,皇上这手乾坤大挪移使得更是炉火纯青。几个大萝卜扔出来,谁还记得刚才的燕山卫围庄一事? 朱棣看了看有些纷乱的朝堂,没有出言阻止,直接大手一挥。 ”退朝。“ 李旭此刻还不知道朝堂上的事情,因为眼前宝儿的叽叽喳喳让他有些头疼了。 ”三少爷,你可不知道,昨夜舅老爷来了,模样跟要吃人似得,一进门就抓着少爷摇来摇去,宝儿看着都吓一跳,这要是把少爷给摇散了架,大奶奶可怎么办?“ 李旭现在很想跳起来给宝儿一个脑锛儿,可是现在浑身上下都上了药,又被裹的严严实实,有心无力啊。 ”对了三少爷,昨儿舅老爷和大奶奶气冲冲得出去了一趟,今日宝儿听人,大奶奶带了一大帮子人去了国公爷府上,一通乱砸,好好的桌椅茶碗全砸碎了不,还把府里的下人都给打得半死,国公爷不忿,结果被大奶奶给活活骂薨了。是没了脸面,过些日子就要出殡呢。” 李旭忍不住了,虽然不知道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今日醒来后,舅舅张信已经去上早朝,娘亲也回隆平侯府请安,阖府上下居然找不到一个能清楚的人。可是自己娘把堂堂国公爷给骂死了,这是哪个下人胆大包给杜撰出来的。 ”宝儿,这些话你要是再,少爷我可不得不把你也卖了了事。” 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