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散步秦淮河(第2/2页)永乐小郎君
”两个厮傻眼了,只见那个烟花摊足足有山一般的烟花,鞭炮更是数不胜数。哪是这两个厮搬得动的?其中一个脑筋转得快,笑着:“少爷,咱出门没带那么多钱啊。只怕买不下。”李旭撇了他一眼,伸手从怀里掏出一个包,扔给那个厮,厮捏了捏,约莫有个二三十两银子。 李旭开口道:“少爷让你们买,你们就去买,银子肯定够了,剩下的就当少爷我给你们二人的年包。”想了想,又:“你们记得连车一块买下来,分出一些烟花送到张府,其余烟花炮仗全给少爷送去李府。明白了?” 两个厮忙不迭的点头,表示自己明白了,拿钱的人直溜一蹿,直接跑去买烟花,另外一个留在原地问道:“少爷,的们去送烟花,您看您怎么安排?”李旭摇摇头,道:“你们先送回去,少爷我还有东西要买,顺便去见见好友,晚点回张府。”完便转身离开。只留下厮一人在原地还想些什么,只是一犹豫,李旭已经走远了。 扔下两个尾巴,李旭觉得很自在,又回到刚才晃过一圈的秦淮河畔,心里念着刚才看过的几个地方,一边走一边想着什么。很快就走到了一家叫德源行的店铺门口。只是这家店铺大门紧闭,并没有营业。李旭在店门外左右看了看,走到间隔两个铺面的另一家店门口,抬头看看招牌,“文宝阁”三个字挂在上面,很有几分气势。 李旭想了想,正准备抬脚进店,只听得店里的柜台后面传来:“贵人里......”李旭一看,一个伙计正扯着嗓子准备吆喝出来,结果还没吆喝完,一看到他就愣住了。只是这大过年的,就这么断了吆喝,意头可不是很好。只见伙计一边走出来一边又吆喝起来:“贵人里边请!”李旭点点头,正准备四处看看,伙计却有些殷勤的:“公子,一看您就是文道新贵,可是想看点什么?” 李旭笑道:“刚才怎么吆喝断了?” 伙计一边扶着李旭进店,一边赔笑:“嗨,这不是的没长眼吗?方才没注意看,还以为是旁边家的孩捣乱呢。只是后来看见公子这般富贵逼人,肯定是大家出来的。” 新年穿新衣,特别是串门,更要穿上最好的衣服,这也是一种体面。李旭心里明白,这个伙计估计有些势利眼,不过也没有在意,点点头,在店里的椅子上坐了下来。伙计连忙沏了壶好茶端上来。 李旭尝了尝这新泡的茶叶,味道还行,只是有些陈了。放下茶杯,李旭笑着:“伙计,你这店我是头一次来,可有什么讲究?” “嗨,公子哪里话,咱这门店的,对公子还能有什么讲究。”伙计接话接得快,脑子也活泛:“公子需要什么只管吩咐,的定能伺候周到。” “啪”李旭在桌上拍下一枚银子,看上去一两大:“倒是个会话的,拿着。”伙计笑的眼睛都眯起来了,一边快速抓起银子一边:“这是怎么的,谢公子赏。公子可要看看这店里的上好笔墨?” 李旭笑着摇摇头:“笔墨不急,我来这条街上来得少,去年有一次在这附近见过一个婆婆,好像叫邓婆婆,带着一个女孩,在这外面摆摊卖炸面果,今日一来却没有看到,你可知道?” 伙计皱起眉头高抬双眼想起来,好一会才有些疑惑的摇摇头:“公子的老婆婆和女孩,的没印象。是不是公子贵事多,一时记错了?” “不会啊?我虽然不记得你这个文宝阁,但是旁边的德远行我记得啊,对了,这德远行怎么正月也不开门?不是正好赚钱的时候吗?”李旭有些漫不经心的问道。 伙计摇摇头,又给李旭将茶满上:“谁知道,去年还开得好好的,进了冬月,是主人老家有老人没了,一家人要回乡一趟,也就把店给关了” “我估计你在这店里当伙计时间不长,可能不知道那老婆婆。那主人家姓什么?有没有什么时候回来啊?等他们开门我去问下。”李旭依旧是一副看伙计的样子。。 伙计这会看上去有些不忿,只是良好的职业涵养让他没有表现的很明显:“公子这话可就错了,的在这条街可是干了有七八年的时间。”正着,突然停下来,犹豫了一下,又低声对李旭:“那德远商行主人家姓赵,前年跟着皇上进的金陵,听是北边的人,倒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回。” “哎,还真是找错了。”李旭叹了一声气:“把澄心纸给我包一刀。”“好嘞,公子请稍等。” 不一会,纸包好了,李旭接过纸,付了银子,起身向店外走去,突然好像有些不甘心的问:“伙计,你可知道这城里有别的德远商行吗?多半是我记错地方了,若是在其他地方有,少爷我也去瞧瞧。” “有有,在城西有一家,城东也有一家,公子到了地头问问就知道了。”伙计笑容可掬的回道。 过了一会,李旭进了另一家成衣铺子,询问了几句之后就走了,倒是什么也没买。眼看色已经不早,自己再不回张府有些不过去了,于是花钱雇了一辆车,坐上车向张府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