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喜忧参半(第2/2页)北朝世兵

激动,他原本以为自己先去实地探探道路,然后再做打算。这一步,竟然牵扯了徐平的动向。

    “弟莫要与我客气,谋在长远,你便是远走西域,也要有人在官场之中上下打点,莫金银不上算,就是这人脉关系,也是通手段。”

    赵烈点点头,又问道:“你可曾告诉爷?”

    徐平道:“他们早晚会知道,只是时间问题罢了。你我二人携手并进,一定能闯出一番地来。我始终信任你,从来没因为你我五年便轻视你。”

    赵烈道:“我将精力放在北方,其中目的很多,首先便是西域问题。如今来去西域的道路受阻,突厥的突然出现并非没有缘由。其曾经为茹茹锻奴,世代居于山西之地。

    如今,便是横跨山脉讨伐我地,其中来去,不得不思索几分。”

    徐平很是意外:“怎么,西域的事情,还能影响我们?”

    赵烈忽然想起以前曾经回答过老师提出的问题,他与老师的看法一致,认为垮了年岁的战争很难互相牵制影响。实则不然,现如今,他已经明白,谋筹策划之中,每一步都是通往成败的关键。

    并非垮了十年的两次战争没有什么影响,那种意义,并非常人能明白。

    “西域之行,损在当代,利在千秋!”赵烈的回答有些果决。只要人飞不起来,不能彻底脱离陆地,那么这种地缘来往,便是重中之重。当然只是一个概念,哪怕人能完全脱离陆地,也会有争夺陆地的那一。

    徐平道:“那便下定决心,我便在怀朔等你了!”

    ……

    采星驰露,俊拔飞张。

    春夜里的露水,落地的瞬间,便会凝结成冰,纵然薄薄一层,也预示着寒冬并未彻底离去。纵然初春入夏,那冷冽也在阴山前后,飞雪仍旧在肆虐,一切生存的表达方式,都在大漠之中显得更加直白。

    赵烈一直在准备着北去的事情,纵然家里已经忙得不成样子,他也顾不上打理,就连木匠石匠,也全都由萧叶若指挥决定!

    园林的智慧,不在于大。而在于曲径通幽,柳暗花明。如何能将有限的空间,布置成无穷的乐趣,便是工匠们的智慧体现。

    顶梁支柱千种形态,屋檐飞瓦,珁紕(ci pi)叠彰。纵然是那的屋檐,都有着匠人独到的理解。

    赵烈看着那滴落雨水的飞檐,心中的感慨忽然放大,曾经的匠人们,用他们无上的智慧和一代又一代的心血,组成了华夏民族最昂贵最宝贵的智慧。

    在少数后人看来,他们的成就至高无上。虽然他们并没有被记住,甚至曾经修建过最有名建筑的人,连名字都没有。更别提什么丰功伟绩,血脉传承。

    也许人们并不知道,一个的转动会有什么不同,也许人们认为一个时代,必须要人们、要足够多的人们认同,才会是一个好时代。那黑暗,从来没有人正视过。却总有绝大多数人,永远停留在黑暗中,却称自己永恒光明。

    曾经的王,用种树的道理引申治国理政的大道。而曾几何时那些纵然抛妻弃子,撇家舍业也要成就那些杀人如麻,来去自如的豪侠的官员们,又何尝不懂得治国之大,以行为效的理念?

    我们感叹的太多,学到的,却太少了。

    曾经的他,面对着一整个历史,豁然开朗的那一刻,对中华智慧彻底贯通的那一刻,一切如同那飞扬在北方地苍穹中的沙尘风暴,匆匆裹挟着一切历史的尘埃,慢慢划过穹与宇宙。

    七千多年的往事,忽然变得烟消云散,仿佛为了这个年岁,忘记了自身传承中最重要的东西。好比我们只知道争论头发的数量,却不知道祖先捧着他们的骨髓,跪在我们面前,轻轻地凝望着我们幼稚的面庞,一切都是无声的……

    当清晨起来第一声呕吐声响起,那女子跑动得杂乱无章。赵烈知道,一切都会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