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章 名远西域(第2/2页)北朝世兵

夹道迎接,不敢有丝毫怠慢。

    官员每见一持紫金槊者,银甲兜鍪,面着虎狼,脚蹬平靴,背有披风,隐隐若军中大将,都上前慰问,送羊送金。人又听商贾添油加醋地宣扬着自己的货物与赵烈的事迹,便奉以为神。

    传着传着,便从四路马匪围攻,变成了以夹着商队的七百人硬撼六千匪徒。高昌国民常年居住大漠戈壁,能立国几乎全凭借着这条路。平时来往的消息全都由这条路上的商贾们来来往往传递。

    不出三,高昌国各地便传扬着赵烈的威名,马匪莫不敢动其一分一毫。所过之处甚至沙漠风暴为之动容,不敢埋没其英明神武云云。

    赵烈每到一处,便人山人海,偏偏都认准紫金铍的下落来看,都是传他手持“紫金槊”,便都专门用眼睛挑紫金色的长柄武器,见到了,就好像见到了神仙一般。

    那些孩童还会在商贾买卖的地场上直愣愣地瞧那个手持紫金铍的少年,他们幼稚的鼻子里流着清鼻涕,擦也不知道擦。可能沙漠太干燥,过不一会儿它自己就干了。

    赵烈没什么太大的感觉,他对敌意非常敏感,但唯独对这种威名来的不怎么感冒,恰恰相反,他觉得理所应当。

    每日猪羊送不停,便是那些商贾,都分到了不少的红利。所有的地方,莫一个高昌,便是那遥远的疏勒,还有突厥的人们,甚至阿尔泰山以西的人们,都好像一下子苏醒了过来,纷纷开始琢磨着怎么经营这条有神仙庇佑的土地上的商业。

    突厥人倒是郁闷不少,那少年走到哪名声便传到哪,一路猪羊塞满关口,甚至军队都要等很久,才能过去。吃不完的,便在突厥境内卖了,得的钱装满了十几辆双厢车。

    那这突厥骑手得到的犒赏还不如赵烈一人名声附来的猪多,那大俟斤心里岂能好过?便是夜里将赵烈劫走杀了的心都有了,也不能奈何人家半分。

    官员们懂得其中的死生之道,因为他们专门研究政治,知道草原上的霸主,将柔然打成虫子,全都被驱逐出了自己的老家。那保护商队的军队里,纵然没有他突厥什么事,也是利了各国,不贪图钱财的国家,焉能叫国家?

    但是突厥游落的人们,却似乎只认猪羊。他们的猛士、执掌十箭的大设(十箭,相当于十将军),却没人在意。他们只知道,如今已经是夏日的末端,再不来商队,他日再想买卖就晚了,追逐水草的人们,自从内地开始沙漠化,便逐渐离开了这里,甚至那汉武帝的雄心壮志,也没能将苜蓿草填满整个河西走廊,更别遥远的西域三十六国了。

    ……

    飞雪满山,关塞行萧条。

    纵然是夏日的光景,却能看到那山峦之上的雪峰,还有那直直在阳光下硬生生不融化的冰雪,整个道路好像根本没有生机一般,但是仔细看看却能见到似乎是半冻土之上的草,狞着脑袋往上生长。

    赵烈等人卖了猪羊,富厚了各地的百姓,而后驱着车,默默向西北走去。战俘们跟着赵烈的脚步,却不敢看突厥人的马蹄,似乎他们居然突厥人对他们种族的不理解,从而开了杀戮的口子。

    经过那血流成河的山山脉的分支,直接向西北方向行走,穿过大沙漠的北边儿,直直向阿尔泰山下那几条河流走去。

    千万年不曾倒下的胡杨树,如今却屹立在那里。赵烈经过的时候,不禁感叹,或许在二千年后的时光里,人们经过这里,会不会与他的思想形成一致,感叹这里的一切?

    阿尔泰山南麓,这里的牛羊充斥着,牧人们在这里放牧,一切都那么的美好。赵烈与那些牧人低价买了好些强壮的马匹,大都高头大马,需要的粮食也多,约莫二百多头的数量,让张圣等人感觉到,这条回去的路上,赵烈已经考虑的非常详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