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怛罗斯(第2/2页)北朝世兵
其中,制定规则。 那么这件事情其实还有一个好处,就在于如果这个理论能在西域这样混乱的地方实践出来,那么对于整个后世的启示来,都是中国独有特有的经济模式。 浅尝辄止……这种感觉其实有时候恰到好处。 王阶在敦煌东遇见赵烈,他正在将那些优质的棉花种子选出来试种。赵烈则看着这些商贾和官员在地头上谈论这些事情,有个八十岁的老农,一直盯着这些棉花种子看来看去。 赵烈见老者便有劲头,两世为人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与老人交谈。因为老人眼中穿透生死的那种智慧,非常值得人去体会学习。 赵烈将棉花递给老农,自己则在一旁讲解道:“此花是棉(南北朝时只有“绵”,宋以后才有棉字)花,其开花之时,将其花取出纺线,而后做成棉衣,可以抵御风寒。这比那木棉来的更好,也更能抵御严寒。” 老农见是赵烈,赶紧躬身欲拜。赵烈急忙将他搀扶住,而后道:“我中国礼节,向来尊敬老者,焉能老向幼拜?” 老农赶紧道:“不知都督体察民情,亲自下田劳作……” 赵烈道:“老公(古人称老者为老公,清代妓称太监为老公)不必如此,我且问之,咱们这片土地之上,是否肥沃?春夏之际浇水需要多少次?公家的土地又有多少?” 老农道:“咱们这儿的地都是中等田,过去上等田多。现在得打井送水,不然苗都得干死!春夏两个季节,浇水不用太多,主要是春季浇水三次,其余的都是夏季灌溉得水需要的多一些罢了。” 这时候王阶走过来向赵烈道:“总管,张将军已经将人手选好。” 赵烈向他颔首,而后继续问道:“公家土地有多少,儿孙是否孝顺?” 老农嘿嘿一笑,露出满口黄牙,嘴里牙齿倒也整齐,不过有几个牙已经不存在了。他握着铁锹的把手,道:“家里土地不少,有五百多亩好田。儿孙都算孝顺,因为国家和总管策令的法度,风调雨顺!” 赵烈道:“老公若是能将此地的广袤土地都按时节播种好,今后公家的儿孙,都可以入官学学习!费用都由我们来出!” 老农赶紧跪下道:“多谢总管,多谢总管。自从前秦朝王丞相以来,就没再听过官学了!老朽必以耕种安田为日夜寝食之最,一定为总管种出良田!” 赵烈点点头,这时候将王阶拉到一旁道:“你让他们去敦煌城内等我,我我今晚便去城里给他们饯行!” 当夜,赵烈在一处酒馆招待几个商贾和士子。他们都是张圣找出来懂测量,会数算,又知地理的人才,有的是商贾,而有的甚至是青坊的龟公之流。 众人举杯跪坐在地上,与赵烈遥遥相对。赵烈举杯道:“自古及今,圣贤都用人唯才是举,不必看待出身。今日我便奉行此承诺,用人不疑惑你们的出身和做过的事情。 此去怛罗斯,我只要求一点,便是无论如何,一定要将其人口、产业、城墙甚至是特殊之路,山峦屏障都一一记述清楚,民俗与嚈哒人迁徙情况也要填写在其中,你们可知晓!” 一个商贾赶紧道:“国家用我,实在受宠若惊。此去西域,人文风俗定然详细记述,定与总管交付满意的书卷!” 赵烈拉着张圣的手道:“敦煌与瓜州世家也要用到,你过几日将那些世家子弟都聚在敦煌城里,重在拉拢他们。 不过一定要注意,不能以金钱youhuo,不能以官职youhuo。治国之才,方才为政。倘若下人都冲着金钱而来,那国家将混浊得永无宁日!” 张圣问道:“明白,不过如今急着探查西域,是不是太着急了?” 赵烈摇头道:“开百代之基业,不能因为如今势力不足便不去作为。知彼知己则百战不殆,古人教诲,必然有其道理,千万不能为了不信而不信。王景略最看中的,也在西域,这里,是几千年的根源问题,无它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