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深思熟虑(第2/2页)北朝世兵
上,见画中一个手持长槊的少年,骑马临行于河岸。他的眉目并不是那般好看,却因为实在端正,显得齐整而刚毅。 他指着画中人,脑袋里怎么也想不起来这人究竟是谁。公主道:“此人便是与贾氏同轨合谋的赵子陵!先前皇后也曾看过他的画像,都他的面相很好,隐隐有帝王的颜色。 依我看,咱们不如从阴山走,直接奔着沃野镇……” 司马消难皱眉:“胡,并州到沃野镇路途遥远且难以行进。咱们一家老伛偻提携的,不出四十里就会被追上。” 公主道:“咱们若是先行告知,然后让他用兵接咱们,这样不也好么?如今怀朔已经没有了精兵强将,纵然调兵追赶咱们,也不可能调用怀朔镇的兵马。况且咱们秘密行动,出其不意,他想追,恐怕也反应不过来。” 司马消难陷入沉思,赵子陵的身份……似乎并非一开始就是品级上的世家子弟。他收集下名士,这三国的名士,他都认识的大概。 这赵子陵……他还真想不出来究竟哪个赵氏能出这么一个。不过从大势上来……周对于他这次叛逃一定会非常重视,别的不,派个柱国来迎接他……也不为过。 因为他的离去,对于齐国来,就是一种昭告下的灾难。若是普通人听他叛逃齐国而依附周国,肯定会周国实力会越来越强。 更何况以整州之人依附?此时若听公主的意见奔着赵子陵去,那不是对周朝的不肯定么? “赵子陵纵然人中豪杰,却实在是年岁太。像他这般年纪,没有持重老成的人辅佐,一定没什么太大的用处。 以我之见,得与那宇文护联络!” …… 宇文护扶持宇文毓称王(王没有年号,称帝才有),而后自己则上表,以权加自己为太师(董卓也是太师,在三公之上,总下大政)。不过宇文毓以自己年岁大可以亲政为理由,要求其还政于己。 宇文护不得已,便将除了兵权以外的权力悉数交给宇文毓。 司马消难写秘辛与宇文毓,请求其派兵保护入周路途。宇文毓将书信公布于众臣,而后问道:“众位可有见解?” 于谨一言不发,等待众人话。但是这时韦孝宽不在朝堂之中,众人便不敢率先开口。这时候达奚武道:“王上,如今情况尚且不明朗,对于其入周的举动是否属实,咱们都不清楚。” 侯莫陈崇道:“臣以为可信,前些时日齐国大索上党王高渙于民间。司马消难正在上党,况且其父为齐国的旧勋重臣,高洋纵然不开口言,也一定惧怕他举州叛乱。 此事一出,消难纵然不意入周,也必须得逃亡。” 宇文护问道:“众位还有什么意见?大司空何见?” 于谨老神在在,却依旧严谨,不过似乎人老成精的缘故?看起来好像随心所欲:“还是要等韦总管的消息,不过要这等事情……以我之见,应当可信。不过这派遣的人手……当仔细斟酌。” 宇文毓道:“众位可以推举贤能之臣,而后再定夺!” 于谨当即开口夺声道:“那老臣便先开一口,若论及用兵临阵强悍者,臣以为达奚武(达奚武的字我懒得查)可以胜任。若是论及用兵决疑,臣首推普六茹忠(杨忠)!” 众臣纷纷附和,宇文护见于谨出来话,便不再开口拦言。宇文毓处理政事尚且青葱,此时于谨等人老谋深算,不得不防备。 约莫一会儿,他才松口道:“便依众位所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