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朝会(第1/2页)混在帝国当王爷
() 李勋愣了愣:“你在我身边,能做什么?” 范中允不满道:“你也太看不起我了吧。” “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你这么一个有才华的人,跟在我这个无官无权之人身边,岂不是太过委屈了?” 李勋这个时候已经明白过来,范中允是要做自己的幕僚。 范中允笑道:“你现在无官无权,那只是暂时的,此次江南之争,不管你发挥了多大的作用,皇上都会重赏与你,官职权位,唾手可得。” “还是不妥。” 李勋摇了摇头:“你本就是进士出身,而且还是探花,做我的幕僚,岂不是要被别人看低?” 范中允默默道:“若不是曼瘫痪在床,需要钱财治病,这个官,我早就不想当了,携妻退隐山林,远离纷争,是我最大的愿望。” 李勋不解道:“如今嫂子身子好转,不正好可以实现你的愿望?” 范中允叹声道:“人情债最是难还,你对我有大恩,我若是一走了之,心有牵挂,到了哪里,都是过的不舒坦。” “我们是朋友,无需计较这么多。” “亲兄弟明算账。” 范中允笑了笑,站起身来,道:“我还要回家照看妻子,有什么话,我们日后再谈。” 李勋点了点头,送范中允离开。 承平五年,九月二十。 距离江南之战结束,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朝廷正在商议对有功之臣封赏的尺度以及数量,就在这时,李勋被认命为羽林卫校尉,正七品武职,皇帝亲卫,入职皇城。 九月二十八,赵智下诏,将会在三之后,也就是十月初一的朝会,正式封赏诸位有功之臣。 凌晨,还没有亮,轰隆隆的鼓声忽然响彻地,惊醒了丰京城中无数沉睡之人,早朝的时间到了。 如今的皇帝赵智,是一个勤奋爱政的皇帝,他把平宗朝每月逢五的早朝制度,重新改回了每五一次朝会。 色还是黑沉沉的,但大街上已是非常热闹,行人、马车随处可见,官品低的,走路赶往皇城,条件好一些的则是骑着马,四品以上的高官,则是有了坐马车的资格,马车右辕上,颜色各异的灯笼上写有主人的官衔与姓氏,比如大理寺少卿严。 此刻卯时未到,皇城大门前面的广场,站满了官员,他们正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低声交谈。 一辆普通的马车从广场经过,看似是一名普通官员的马车,但是四周的官员见到这辆马车,却是纷纷让开道路,更是躬身一拜。 礼部尚书杨,这辆普通马车里面坐着的人,正是百官之首,当朝右相杨道嗣。 杨道嗣的马车并没有在广场停留,而是直接开到了皇城大门近前,杨道嗣从马车里出来,回头看了一眼广场上众多的官员,然后直接步入了皇城。 每一位内阁相国,无需通报,可直接进入皇城,这是他们的特权,也是赵智给予他们的礼遇。 在杨道嗣之后,其余六位相国,也是一一到来。 刘桀最后一个到来,他与杨道嗣的作风完全不同,马车在广场便是停了下来,刘桀下了马车,跟在场的诸多官员见礼寒暄了一番,这才缓步走入了皇城。 刘桀进入皇城没多久,皇城之内,传来一道浑厚的钟声,一名官员从皇城大门走出,高声喊道:“卯时已到,升朝。” 所有官员精神顿时大震,连忙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着与仪表,然后排成两队,有秩序的进入皇城。 朝会有朝、中朝和大朝之分。 朝主要是临时有重要军国大事,赵智会召集内阁诸位相国以及从三品以上的高官参加,一般都在明政殿举行。 中朝则是每五举行一次,五品以上的实职官员都要参加,这是大晋最频繁的朝会,也是在明政殿举行,若是按照以往,今是中朝的日子,但是今的朝会,官阶又降到了七品以上,不限实职还是虚职,而且是在德政殿举行,这就有大朝的意思了。 大朝的日子是固定的,每年的五月初一,每到这个时候,外国使臣集体觐见,京官九品以上,外官因故在京者,一律就列,场面极其隆重,李勋一直没有官位在身,所以无法参加,但每年的这个时候,他都会在远处观望,感受那壮观热闹的场面。 德政殿数百米之外的一处广场,内阁七位相国站在那里,等待其他官员的到来,随后一同迈过石阶,进入德政殿。 “百官进殿。” 一名太监扬声高喝。 上千名官员分成两列,左边由左相兵部尚书刘桀率领,右边则是由右相礼部尚书杨道嗣率领,按照品级的高低排列,走上高高的石阶,向着前方气势恢宏的德政殿鱼贯而去。 德政殿极为宽广,南北长五百余步,东西达六百余步,可同时容纳万人,由于地势很高,若是站在房顶,整个丰京城街道可尽收眼底。 德政殿设计巧妙,光线充足,但奇怪的是,越往里走,就渐渐变得昏暗,皇帝坐在高高的龙榻上,他可以清晰的俯视群臣,但群臣却看不清他,这就显出皇帝的神秘与威严。 大臣已经站在两边,准备就绪,两边的最上方,二十多人有着坐座位的资格,右侧这一边,百官第一人的杨道嗣,只是排在第二的位置,在他上首,还坐着一名须发皆白的老者,此人便是端王赵佶,年逾八十,乃是僖宗第九子,平宗之弟,是如今整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