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背景故事(第1/2页)吉光灵探

    一般来,从罪犯的角度出发,如果要杀死一个人,无外乎两种选择:最快的,和最隐蔽的。

    前者追求最快达成目的,往往在杀人时不会过多考虑隐匿线索的问题,就算要处理、伪装现场也是在事后,这一种杀人方式,多见于冲动式复仇和激情杀人。

    后面一种,大多就是预谋杀人了。

    凶手会制定详细的计划,包括杀人的方式和善后、藏匿证据的方式,不但要达成杀人目的,更希望自己能逍遥法外……这样的凶手,一般拥有着超人的忍耐力和学习能力,而其动机也一般很深刻,比如极端的爱慕或仇恨、压抑、愤懑,或者和宗教有关等等。

    或许你会告诉我,这个世界上还有另外一种杀人犯,叫做无差别杀人犯——这种杀人狂魔选择受害人并没有特别的规律,杀人手法也可能千变万化,他的动机可能是最为单纯的:只是为了发泄心中毁灭他人生命的强烈渴望。

    但是,一切的行为都是源自动机,根没有“无谓的杀害”这种事。

    每一个罪行,都有一种足以自洽的逻辑,即使外界的目光无法看到它。

    犯罪心理的背后,一定拥有极其重要的背景故事。

    举个例子,《水浒传》第十一回就写到,林冲雪夜上梁山,不巧遇到王伦。

    读书人做山大王,肠子都比好汉们多些弯。口口声声,“不知心腹”。只好请您去随意取个人头,纳个投名状来,那时才来拜兄弟、谈交情、亲密无间,赴汤蹈火。

    王伦道:“既然如此,你若真心入伙,把一个‘投名状’来。”

    林冲便道:“人颇识几字,乞纸笔来便写。”

    朱贵笑道:“教头你错了。但凡好汉们入伙,须要纳投名状,是教你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他便无疑心,这个便谓之投名状。”

    而之后的故事,林冲果真下山去拿这个“投名状”,于是遇到了青面兽杨志……当然,这个就不再展开。

    在这个故事中,林冲便成为了一个“无差别杀人犯”,他被要求去杀害一个随机的受害者,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和忠诚。

    正所谓,“你若无罪,我怎信你?想做兄弟,脸上抹泥”。

    这就是犯罪心理背后的背景故事,它不能丝毫减轻犯罪者的罪行,但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究竟是哪里出了差错,不论对预防犯罪,又或者作为侦查同类案件的启示和参考,都有很大的益处。

    “长篇大论这么多,只是想要明,我这里这张纸条,很可能就是邹羡山被绑架、被残忍杀死的原因,‘蜜里藏针’这四个字,肯定有它的深意,只是我们现在还无法解读出来。”我将手里的证物袋还给周,“我们先假定凶手就是张辉,那么这个张辉身上,一定发生过了不得的事情。只可惜,我们手里掌握的资料,实在太过破碎……令我们很难窥见真相的完整的面目。”

    老刀从我讲故事开始就皱起了眉,这个家伙最缺耐心,现在终于得到了插话的机会,便有点急不可耐的道:“你是,类似邹羡山的案子,还会继续发生?!”

    “我只确定一件事:凶手心中的怨恨极深,他的报复不会就此停止。”

    “复仇?”

    “除了复仇,我想不到其他的理由。”

    程城沉思了一会,对我们道:“对邹羡山的调查,不是顷刻之间就能得到结果的,我们总不能干等着下一个命案发生吧?阿吉,你不是知道张辉的住处吗?现在的证据,足够将张辉强制传唤了到警务局了。”

    我之前一直没有出张辉的住处,而老刀也帮我守口如瓶,装作不知道,并没有向程城透露。

    因为那个丽很可能会在那里,我不想让程城手下的警员无辜送命。

    “着重调查邹羡山和刘艳吧,尤其是刘艳……至于我们,去石桥铺殡仪馆。”

    ……

    殡仪馆周围总有种特别的气氛,类似于荒地坟场。

    奇怪的是,前者既不见坟茔、也不见墓碑,但那种悲凉的压抑的感觉却仿佛更甚。

    我猜,大概是因为坟场只是提示你这里埋着死人而已,但殡仪馆却更进一步,它肃穆而悚然地提示你,你需要追悼那些在你人生中路过并最终逝去的人。

    接受了事实之后的怀念,反倒更刺痛心灵。

    调查员只有我和老刀、程城,那个女警周也想要跟来,被程城一瞪眼,就赶紧开溜了。

    我是第二次来,熟门熟路的摸上了二楼的办公区。

    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带着厚如啤酒瓶底一般的眼镜的中年女子,在我们出要找殡仪馆馆长时,角落里一个男子抢着开口道:“张馆长今天不在。”

    中年女子嘴快,诧异道:“咦,刚刚不是才要去太平间里看看吗?怎么不——”

    中年女子到一半才意识到自己犯错了,这才收住嘴巴。

    程城瞥了角落里的男子一眼,对中年女子道:“带我们去太平间。”

    “哎,我,你们什么人啊?!”角落里那个男子放下手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