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一亿五千万人民币的军备计划(上)(第2/2页)超时空城管

朴至极的土鳖气质顿时油然而生,让人乍一看还以为是进了劳务市场。    至于另外两千名男性武士,也是呈现出一种很让人想要吐槽的军容--沙滩裤、背心、塑料拖鞋、花花绿绿的纹身,造型诡异的发型,插在头顶的彩色羽毛,扛在肩上的钢管、斧头、钉棒,外加人手一把的标准配置西瓜刀……怎么看都像是浩南哥麾下的古惑仔,还是混得最惨的那一类菜鸟瘪三。    总之,文总麾下目前的全部兵力,就是这七千女民工和两千古惑仔--不是他不想继续扩军,而是希望港的人力资源已经快要被压榨到达极限:全国总人口只有八万左右,其中男性居然不足八千……所以穿越者们才不得不把娘子军作为主力,因为洪休提兹干人的男子汉太稀缺,实在是死不起了。    根据试射之后的结果,这种“钻猴”火箭烟花的声光效果绝对一流,上千发齐射之后爆炸的声响,也称得上骇人,但最大的问题是杀伤力不足--这玩意儿毕竟是以华丽的声光效果为第一要求,而不是被设计用来打仗的。即使能够钻进人的胸口炸开,一般也只是让皮肤烧伤和烫伤,很难直接要了目标的命。    为了增强“钻猴”的杀伤力,文德嗣和王秋琢磨了许多办法,王秋甚至还返回现代,上跟兵器爱好者进行讨论。经过一番集思广益,他们最终敲定了以下的简易改造方式:当即将开战的时候,就往“钻猴”的弹头上缠几圈铅丝,再每隔一段就把铅丝用锉刀磨到快要断开的程度。    这样一来,等到“钻猴”爆炸时,这些铅丝就能炸成细碎的微型铅弹,深深扎入敌人的**,以弥补直接杀伤力的不足--在大航海时代,如果你一旦被铅弹打中,那基本就是没了大半条命的事情。倒不是,中了枪子儿的家伙一定会当场毙命,而是因为铅这种金属是带有剧毒的,如果被铅弹直接嵌入了躯体,又一时间来不及取出,那么以当时极为落后的不靠谱医疗技术,死于铅中毒几乎是妥妥的下场。    另一方面,就算子弹只是擦过,没有留在体内,但是凭着战场上的恶劣卫生条件,也很有可能会引起伤口的感染发炎--这在如今是没有什么大碍,只要打一针抗生素就好了。但在那个年头,一旦伤口感染发炎,除了请个牧师来念几句经文祈祷上帝保佑之外,基本就没有其它事情好做了。    一部分运气好命硬的人,自然还能挺过来。至于剩下的人,则只要裹上麻布往土坑里一扔,然后竖一个十字架刻个名字就算完了。若是在海上还能更加省事,往腿上绑块石头往海里一丢,便可以收工了。    而“钻猴”火箭烟花的第二个重大缺陷,则是弹道的不稳定--这差不多是导弹出现之前,一切火箭类兵器的通病,也是兵器发展史上,早期火箭最后被火炮淘汰的重要原因。    在进行了实地测试之后,王秋也不无沮丧地发现,这种“钻猴”的飞行弹道,简直只能用变幻莫测来形容。如果它是在做布朗运动(也叫无规则运动),似乎有点过分,但要实际落点和目标靶子的距离,能够跟印度人那款号称可以误射国际空间站的“烈火”导弹媲美,倒是绝对没有半点夸张的。    好在这年头的西班牙火枪,在精度方面同样很悲剧--由于没有膛线,枪管也是手工敲出来的,发射药需要士兵自行配制和灌装,放多放少全凭经验,没经验的菜鸟经常会装少了火药导致打不远,或者装多了火药导致炸膛(定量储存在纸筒内的发射药,由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在17世纪前期发明并应用)。子弹多半也是由士兵在战场上融化铅块,自行制造,由于各人手艺不同,形状更是不规则到了极点……    故而,这个时代西班牙探险队使用的火枪,在弹道方面不定比浏阳花炮厂的“钻猴”还要奇葩。如果妄图对其进行精确计算的话,恐怕能让爱因斯坦的脑细胞运转到过热罢工……    曾经有人做过一番调查和统计,16世纪初期的火绳枪,手枪的实战距离平均只有十米,步枪则大约能打到四五十米。至于一百多米的理论射程么,子弹确实可以飞这么远,但谁也不知道它会往哪儿飞……    因此,西方人只能搞列队放排枪的办法,通过排队枪毙来弥补射击精度的不足--当时的火枪手,射击的时候都是不瞄准的,因为枪管尾部经常会泄露出火药,眼睛若是凑得太近,就有被熏瞎的危险。    所以,文总的娘子军自然也可以学习西方经验,列队放rpg,呃,或者加料版的“钻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