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公西华出谋(第2/3页)穿越之异世帝皇

州苍南郡,一位神秘的士子缓缓走进皇宫大殿,大殿之上,用着豪迈,而又严谨的话语,将虎国骂了个狗血喷头、一无是处。    …………    三月二十六日,下午。    四位国主不忍心让公西华如此操劳,于是四人一致决定为公西华开辟一间房屋,让他好好休息,并派了“重兵”分布四周,以护卫公西华“安全”。    对于兵权,则是归还四位国主,继续由刘表担任盟主。    第二日,傍晚,就在四位国主以为万事大吉的时候,豫章郡数万士兵在公孙丑的带领下,迅速集合兵马,准备奇袭长沙城。    与此同时,四位国主,张鲁麾下,尹薇薇麾下,以及瞻礼麾下,纷纷背叛,出城迎接公孙丑,长沙(外城)失守。    值得庆幸的是,刘表、张鲁、尹薇薇,以及瞻礼等四位国主并未受害,因为他们一个个的畏缩在内城之中,一边把酒言欢,一边玩弄美人,十分快乐。    就这样,长沙(外城)失守,下属背叛,四国兵力大损!    四位国主听后,顿时脸色大变,一面收拢残兵,一面将公西华放出,继续让他大权独揽。    说实话,事到如今,公西华真是不想在管这个烂摊子,但是为了历练,为了增加自己的阅历,公西华依然将此事答应了下来。    看着四位国主尴尬的面色,公西华长舒一口气,不由摇了摇头,叹道:“现在双方兵力悬殊,我方只剩一万二千人,而对方经过收拢降兵,已增加到……到了三万五千左右,优势完全……完全展现出来,所以……”,    “……所以我们只能驻守,不可进攻,慢慢等待援军,若是……是援军能够尽快赶来,那我们便有……有反败为胜的机会,若是援兵不能……能如时到达,只好……只好听天由命!”。    恭公西华叹了一口气,继续说道:    “唉,要是当初能够……也不会变得这般,如今退不能退、守不好守,真是……是让我没有一点办法……啊!”,    四位国主听到了公西华的话,不由互相责备起来,一个个的吐沫直飞。    ------    这时候,刘表想了想,不动神色的问道:“请问,你说的援兵……援兵可是……是虎国?”。    张鲁深思片刻,附和道:“可能是,毕竟虎国想要削弱我们,让我们两败俱伤,但又不想让我们这么快……被消灭,所以……”。    公西华听后,呵呵一笑,说道:“即使虎国肯出兵相救,但你们好好想想,从零灵郡到长沙郡,一共需要多少天?在这几天中,足够对方消灭我们的了……”,    “……说实话,在你们关押我的时候,我早已想到了这个局面,所以……”,    张鲁大喜,连忙问道:“那人是谁?”。    公西华看了看张鲁,诡异的笑道:“这个人,若是有大智慧、明白事理,一定会出兵救援;反之,若是他没有发兵,不仅称不上大智慧,而且还是一个浪得虚名之辈!”。    对于四位国主随意关押公西华之事,尽管公西华没有计较,但依旧还是心存芥蒂,到现在都不肯告诉他们那位神秘人姓字名谁。    四位国主听此,不由面露尴尬,一动不动的站在原地。    …………    此刻,另一处情景。    四千骑兵策马飞奔长沙郡,胯下马蹄“铛、铛”作响,神骏无比,一眼就可以看出这是西凉特种良马,一匹价值千金、万金。    四千骑兵,个个身穿黑色战袍,手持锋利长矛,在他们的身上,分别标注着一个“飞鹰”图案,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极其威风,犹如神兵下凡一般。    特别是为首的将军,一袭白袍,红色战铠,真是霸气十足。    说起这位领头将军,姓吴名广,自幼饱读兵书,知书达理,不仅长的一表人才,而且精通兵法、谋略,虽说没有大将之材,但勉强也可以镇守一方。    人物:吴广    朝代:秦朝    简介:吴广,字叔,阳夏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    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闾左屯戍渔阳,陈胜、吴广为屯长,他们行至大泽乡时,因被大雨所阻,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过期要杀头;于是,陈胜、吴广便发动戍卒起义,提出“大楚兴,陈胜王“的口号。    陈胜自立为将军,以吴广为都尉,用已被赐死的秦始皇长子扶苏和楚将项燕的名义号召群众反秦,次年,吴广在攻打荥阳时,被同为起义军将领的陈胜手下田臧所杀。    (作者提醒:这个吴广在本书中不仅有着非常神秘的身份,而且还与秦霸天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至于他们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我们日后自然揭晓)    ------    四千骑兵猛奔一天一夜,终于抵达长沙郡边境,预计还有半天便可以到达。    就在这时……    公孙丑二话不说,立即调动大军攻城,高声喊道:“众将听令,攻城!”。    随着公孙丑的一声令下,数万士兵不由分说,纷纷拿起长枪、战刀,二话不说,立即一个个的朝城墙爬去,一边爬,一边高声呐喊。    “杀,杀啊!”,    看着如此兴奋的士卒,公孙丑露出一丝笑容,向着城头大喊:“公西老弟,念在你我都是一个学院走出来的,我不想为难你,只要你率众投降,我不仅不会伤害你,反而将你举荐给我国国主,让他……他重用你;至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