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攻势守势(第1/2页)并州铁甲

    ()    夜凉如水。    葡萄架下,红烛高烧。    陈原与王允对面而坐,王允的家丁部曲站立一周伺候着。    “来,先庆祝你们凯旋而归,我老人家敬你一碗。”    王允和陈原端起酒碗同时一饮而尽。    王允放下酒碗,看看陈原,脸上浮现笑意,眉角眼梢,却夹带一丝丝忧虑。    “老夫子,何必客气,有话尽管直。”陈原知道王允还有其他话,因此也不想多兜圈子。    “文理是不是对我将怀仁堡的精壮组织起来,编练成部曲有意见啊,认为他们耽误了农时啊?我们可都驾驭不了你的巨兽啊。”    王允笑着道。    大家都知道,陈原现在即使不修坞堡,他也没什么怕的,只要他的“巨兽”,也就是大货车还在。    他不用惧怕任何敌人。    陈原自己知道,这大货车开不了多久了。他的油箱是加大的,可再加大,也是有限的距离啊。    现在已经跑了一半,下面顶多能跑1000公里左右。    “老夫子只有老夫子的道理。”    陈原微微一笑道。    陈原出去,是交给莫三,有事让他咨询王允。    实际上,他某种程度就是交给王允。王允虽现在不再是官,在外面还有可能有宦官一党随时找他的麻烦,可他的地位影响力,直接让他接管此事,无异于羞辱他老人家一样。    所以,陈原只得交给莫三,让他不懂或不知道怎么办时问王允即可。    “我是将精壮分批组织起来,一部分呢,就在堡内守着。一部分去田里收割。不过,即使收割庄稼,也要大家在一起,万一有敌袭来,以好有个策应。”    “现在已经是秋了,鲜卑乌桓那些贼寇,可是随时会来啊。”    “文理,你啊,太过年轻气盛,为何非要出,‘人若犯我,我必百倍还击’这话?    你可知,自从9年前,我大汉征伐鲜卑檀石槐失败后。再无能力出征塞外,每年秋冬之际,鲜卑乌桓年年扰边,害我雁门郡、代郡、西河郡等等边郡之地在无宁日。    那些鲜卑乌桓等人,近些年来,一向蛮横无理,来往进出边郡,仿佛进入无人之地一般。    你又如此咄咄逼人,不将他们放在眼里。他们怎么肯善罢甘休?    你可想清楚后果了?    文理,我是替你担心啊。”    王允一席话,语重心长,劝解着陈原。    “老夫子,我虽话狠,可也有前提啊。他们不犯我,我暂时是不会去惹他们的。我就是要告诉他们,别惹我,惹我没有好果子吃。    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无非是战略上守势,战术上进攻。    以战术攻掩盖战略之守势头罢了。”    陈原笑着答道。    “战略守,战术攻?”王允一皱眉,似乎没明白什么意思。    陈原哑然失笑,哎,这词又用早了。还得跟他解释什么是战略战术这些名词。    “我举一例,那是战略攻,战术守之策,你就明白了。”    “前汉之际,匈奴屡屡扰边,边郡多年不安。孝武帝时期,大将军卫青霍去病多次远征匈奴,才将匈奴击退。从孝武帝之后,乃至孝宣帝彻底将匈奴制服,一直到王莽倾覆前汉。我前汉从孝武帝之后,一直压着匈奴再打,这就是战略上攻势。    老夫子,你以为原因何在?”    陈原笑着问道。    “接着,少来考我。”    王允佯装怒意道。    “关键是在于地利。”    “地利?”    “正是地利。”    “我汉军占据河套一带,并在此开荒垦殖,以养大军。”    “河套?”    王允再次皱眉。    “正是朔方郡,五原郡一带,黄河再此地绕一个几字形的弯子,三面将此地环绕,仿佛一个绳套一般,有人也称河套地。”    王允点点头道,原来你的是这些地方,并没有深究陈原从那里听来的词汇。    “有此河套等地,对我汉朝来,如同一把刀放在匈奴人的咽喉之上。进则是进攻,守尽可筑城池坚守。    当拥有此地,据城自守,就可为战略上取攻势,战术上守势。    战略与战术的攻守之势,完全在于你的条件有多少。    我现在只是一区区农都尉,地方不大,北面又有鲜卑乌桓等人随时的威胁。    战略上攻,没有条件。所以只得取守势。但战术也守的话,鲜卑乌桓眼中,你就是随时可取的粮仓钱库。    所以,我战术上一定取攻势。谁惹我,我就让谁痛,痛到他吱吱叫。这样,才有我以后发展的机会。”    王允点点头道,“明白了,明白了,此时,你是不得不攻。”    “正是。”    王允沉吟半晌,沉默不语,不知在想些什么。    他端起酒碗,然后又放下,然后再端起,然后再放下。    过了好一阵子,他叹口气道:“陈原,以你看,我大汉还有机会再次攻取河套之地吗?以后再取战略之攻势。这样,也向前汉一般能保边郡之地,百年无有战事,百姓在此也能安居乐业。”    “大汉又不缺精兵良将,缺的只是对此地的重视。我后汉也是战功赫赫,也曾勒石记功于塞外之地。    只是不经营河套之地,终究难保以前的和平。    孟子曰,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在战略取舍上,地利才是第一位的。时会变,人和会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