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零章 聘礼(第1/3页)并州铁甲
() 先秦时期,婚姻程序依照“六礼”而行,所谓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
到了汉代,虽有变化,大致还是这个路数。可分为议婚,问名占卜,订婚聘礼,选择婚期,迎亲,婚礼等程序。
今天王允老古等行为,就是议婚,双方同意,男方就可策告祖宗,进行问名占卜。
陈原在这里,也是摆下香堂,占卜之后,得之大吉。吉兆对男方尤其重要,陈原得之,众人皆是十分高兴。
王允看这事有了眉目,这才高高兴兴地离开。莫泽老人家也是高高兴兴的回去送信。
对于陈原,下面就是要下聘礼了。
秦汉时期,讲究“聘则为妻,奔则为妾”的看法,对聘礼极度看重。某种程度是婚姻合法性的基础之一。另外,他还是男方家财力的体现,为男方在乡亲和亲家赢得面子和尊重,二呢,表示男方对女方家的尊重,也是对女方家里养育女儿的报答和补偿。女方只有接受丰厚的聘礼,才感觉受到了极大的尊重。
汉代普遍的看重聘礼,也造就聘礼的浮夸攀比之风一直很盛。
陈原倒是没有改变这种风气的想法,从汉朝到他曾经生活的后世两千多年,其实一直如此。
他要做的是如何利用这种风气。
后世的他知道,从曾经的“三转一响”到后来的“大彩电”“大冰箱”“商品房”,这种婚姻才是改变生活方式,逼迫人们接受新生事物最快的方法。
这些新生的好东西都太贵,正是有了婚姻的攀比,哪怕是倾家荡产,也要将这新东西配制齐备。
到后来的“商品房”不光倾家荡产,甚至还要欠下几十年的债务。
但是,你想结婚,就得将这东西置办齐备,否则,呵呵。
四轮马车就是一个好东西,现在因为贵,买的人并不多。
可是这若成了结婚必备之品的话,那销路该有多大?
不过在朔方所造的四轮马车,都是用简单的办法生产的,能转向不假,可舒适性太差,跑起来一快,坐在上面,屁股简直都快被颠簸烂了。
怀仁堡可是有简易小钢厂的。
刚好老古还没走,陈原拉着老古,还有军械厂的康怀,一连忙了三天,造出十辆新式两轮马车,十辆四轮马车。
双轮马车,是以后世英国亨斯美马车式样制造的。车身采用榆木,刷了喜气的大红油漆,上面用棕红牛皮车篷,用铁条连接,可以折叠。
车轮同样是用榆木,外用铁皮包裹,内里车轴为钢制,又加上板簧避震结构。
车轮高三尺,只要道路平坦,跑起来飞快。
四轮马车,成为一个货车的感觉。也是用了钢制车轴,车厢半丈宽,一丈长,深两尺。有点后世拖拉机拖车的感觉,全部一寸半厚的木板定制。
腊月十六,正是一个好日子。
和暖的太阳升起,怀仁堡西门大开。
所有怀仁堡的乡亲都出来看热闹,大家都知道,怀仁堡的主人,今天要去莫家堡去送聘礼。
黑压压的人群,挤在大道两侧,
陈原一身崭新红袍,腰挎马刀,足蹬鹿皮长靴,威风凛凛,骑着自己的枣红马。
在他的身后,莫三老古等人,每人一辆双轮马车,5车一排,整整齐齐。
两排双轮马车之后,一长串10辆四轮货车,上面满满的装着土黄的麻袋。
作为汉朝的官吏,基本的聘礼,一般有玄、羊、雁、米、酒等三十多种。
陈原加上这两种车,另外,要有10000斤玉米,还有5000斤小麦,这都是陈原带来的新品种。
这个可是地道的无价之宝,上次再说结盟时候,他也曾提过,只是莫家模棱两可。
现在刚好话归前言,让他们也一起推广这优良的玉米小麦良种。
这麻袋里都是装这些东西。
四轮货车后面,则是两百匹清一色白色战马。
上次跟步度根之战,光怀仁堡就收拢两千多匹战马。
现在战马多的就快成负担了,今天,陈原一并把部分战马做聘礼送出去。
做礼物,就是要好看,要把面子做足。因此,全部选了最好看的白色高头大马,刚好凑个整数200。
长长的送聘礼的队伍延绵一里地长,从怀仁堡一动身,整个怀仁堡都轰动了。男女老少,纷纷来到大路两旁看热闹。
陈原挥着手,面带笑容,跟着各位乡亲打着招呼。
人群里议论纷纷,纷纷惊呼,这该多少钱的礼物,才办的到?
队伍过了浑河新搭的木桥,来到往马邑的大路之上,来往的客商,无不注目观看,他们的眼睛则是集中在前面的双轮马车还有后面的货车之上。
陈原则是不厌其烦,有人问,他就笑盈盈的跟人家解释,他是送聘礼而去莫家堡,前面的车都是新制之车,双轮车快的跟马一般,四轮车拉货3000斤都不成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