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九章 王家支持(第1/2页)并州铁甲
() 秋风萧瑟,落叶满地。 又是快到天黑时分,陈原一身黑盔甲,外披红披风,骑着他的枣红马,眼前望着一座巨大的院落大门,左手一提马缰绳,停住战马,面带微微笑容。 “王将军,这就是中郎将府吗?” 陈原扭头看向身旁的王柔。 徐晃做先锋,一夜急行,直接杀进白马铜部落。白马铜上下毫无防备,徐晃早在此地派有300人在此,对于那里有人,那里有多少人,一清二楚。 徐晃带着骑兵一夜狂飙突进,如下山的猛虎冲入羊群。 不到一夜之间,白马铜内精壮之士,已经被徐晃尽数诛杀。 天一亮,徐晃立马派出骑兵,急行军就往匈奴王庭追杀。 还是一样,到天黑之际,前面虽还在大战,匈奴王庭等地尽数拿下已经不成问题。 对于一直跟着陈原的王柔来说,匈奴王庭不算什么,他要看到的是护匈奴中郎将府。 徐晃在前追杀,陈原带着后面的车兵和步兵先在汾阳县处理后续事务,将各项事务交代完毕之后。 陈原骑在自己的战马,和王柔一起往匈奴王庭这边而来。 因为这里有王柔最在乎的护匈奴中郎将府。 枯树,残墙。枯草,落叶。 仅仅一年时间,中郎将府已经损坏的不像样子,墙上荒草在寒风中摇摆。 一段段断墙残垣横亘在眼前,里面房屋也不见了,只留一下一座座连绵的穹庐。偶尔,还有几只羊从穹庐边咩咩的叫着。 显然,这里早已经被牧民占用。 进过今日一战,这里之牧民,早已经跑的干干净净。 王柔跳下战马,缓步走到残破的黄土墙边,手摸着枯草,一身红披风在寒风里飘起。 曾几何时,这里是护匈奴中郎将府,他还清楚的记得在这里的日日夜夜。 他曾是护匈奴中郎将,手中令一出,边郡各地兵马皆可调动,匈奴兵马也得听从,就连匈奴单于在他面前,也无不战战兢兢。 转眼之间,风云变幻。匈奴的一些部落造反,朝廷将兵权给他撤掉,全部转为刺史府。那时候开始,一夜之间,身边的兵将被急急调走。 只他孤身一人,又如何护卫匈奴各地的安宁? 他还记得,他离开中郎将府的那一天,山谷里,尘土飞扬,匈奴骑兵如潮水般涌来,铺天盖地。 幸亏他走的快,要不然老单于被造反的匈奴人杀害的命运非落到他头上不可。 虽没被杀,可他后来的日子,一样让他郁闷不已。 转眼之间,并州变了天一般,匈奴人再加上白波军,在并州一带肆虐成灾,然后又跟朝廷断了联系。 他们一家人还是在陈原的护卫下,才躲过一劫。 不过,今天他又杀回来了。 再看看这个中郎将府,再看看一旁还骑着枣红马,年纪轻的像个孩子般的陈原。 就是这个陈原,关键时刻还保留一支队伍。 这支队伍被陈原调教的异常能战,正如王柔第一次了解陈原的厉害,就是陈原带着几百人,将虚连提棚3000骑兵杀的几乎全军覆没。 而今天,这支队伍在混乱中的并州越发强大,越发重要起来。 守住雁门,光复太原,现在又光复西河,也许以后整个并州都被这支队伍光复也说不定。 可王家跟陈原的关系,一直有点尴尬,双方都未撕破脸,可心里毕竟都有芥蒂。 王柔知道,这里有陈原强行扩张自己的权力,也有他的四弟手下人暗自推波助澜,可根子还是在于权力之争。 如今,陈原位轻权重,所有军权全部掌握,郭家已经全力相挺,已经不是当日所可比。 农都尉之职,也是设计的蹊跷。既受当地太守管,又守朝廷大司农直接管。而郭全老爷子,以前就是朝廷的大司农。 有了郭家的全力相挺,陈原的权力越发做的实了。 并州已无朝廷,现在很多大事都是陈原一言而决。尽管他还很尊重郭家、王家这些大家,可关键之策,陈原都不假手于人。 可跟郭家相比,在陈原面前,王家怎么比都更有优势。 陈原的发迹,离不开王泽的提拔。 莫家的莫幽,又是王柔王泽当年都是在晋阳读书的同窗好友。 陈原去年春天跟虚连提棚大战,又是王柔出面调解。 就连陈原赖以发迹的精盐,王家一直都是最大的支持者,尽管王家获益良多,可陈原同样赚的犹如一座金山一样。 如今陈原其势已成,又光复西河郡,卸掉了王柔心里最大的包袱,一个丢失了匈奴王庭的护匈奴中郎将。 而王泽,陈原还是请他继续在雁门郡坐镇,尽管没了兵权,不过民政之事,还是由王泽说了算。而今,雁门郡之重,在陈原这里可是远远超过太原郡的。 “文理,没有你,只怕今日莫说西河郡,太原郡,就是雁门郡,只怕也是守不住啊。” 王柔一手扶着残墙,扭头看向陈原道。 “王将军谬赞,陈原愧不敢当。” “文理,你不必谦虚,今日之功,来日我和四弟,还有郭家众人,一定上报朝廷,好好给你记功。虽年纪轻轻,巡守一方,定不成问题。 前途无量啊,前途无量啊。” 王柔此言,看来是要代表王家和陈原和解。 陈原虽不在乎将来朝廷如何记功封赏,因为,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