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八章 王允看沙盘(第1/2页)并州铁甲

    ()    陈原养病已经有半个月了,陈原已经能够起身一阵,在屋内溜达溜达,不时牵扯到伤口,还是免不了有些伤痛,不过相比前几日只能卧床,已经好太多了。    他的床旁边,生者炭火的铁锅被摆在了墙角,正对着他的床,摆上一个长长的并州地形沙盘。    陈原溜达就是围绕着这个沙盘来回走动,左看右看。    一旁的邢艳,这个时候总是能够适时给他拿来一个木棍,然后拿上准备好的蓝色布条,红色布条,按照陈原的吩咐摆在适当的地方。    每每这个时候,陈原总是欣慰地点点头,欣赏的看一眼俏丽的邢艳。    这个时候的邢艳也总是最骄傲的,嘴角上扬着,轻轻拢一下长发,然后接着等陈原的吩咐。    待陈原走的累了,邢艳扶着陈原再次上床,帮他放好靠枕,掖好被角,然后拿来各处送来的军情,一一读给陈原听,等着陈原的指示,然后写下来,陈原检查无误后,让后交给门外的亲兵,让他们尽快送出去。    陈原就是这样,靠着邢艳,在病中,依旧指挥着他的队伍。    这两天,队伍已经修整半个月了。有战功者,该奖赏的已经给与足够的奖赏。犯错者,同样给与该有的惩罚。    惩罚严明,队伍纪律的根本,这一点陈原丝毫不会因为刚打过胜仗而放松。    另外,西河等地,也不需要如此多的兵力,车兵和大部的步兵已经在宋宪的带领下,返回太原郡,主要放置在太原郡的南部界休等地,与南边的河东郡紧紧相邻。    从界休到河东郡腹地,中间只有60余里的河谷地带。    一条宽大的汾河贯穿其山谷,两岸之山虽没有西河之地高,但是某些地方,同样也是高山峻岭,易守难攻之地。    河东郡的郭太白波贼军,恐惧于陈原的实力,在这些地方屯下重兵,唯恐陈原由此地率兵南下,直插河东郡。    陈原虽暂无打河东之意,郭太在此屯兵,看着自己。陈原自然也要针锋相对,以前是骑兵的武成看守此地,现在换了宋宪率领的车兵,似乎攻取之意味不那么浓,相反,防备心理却是十分的明显。    陈原眼下的目标,压根不在南边的河东等地,相反却是在北面的等地。    对于陈原来说,西河虽下,不过偌大的并州,他还没有完全掌握。    尤其是在北面的定襄郡,云中郡,五原郡等地,匈奴人虽没有了单于这样的大统领,却还有一个个部落,还有他们的部落大人,在此之地,依旧能威胁着陈原的后方。    这些地方不同于西河郡,地势平坦,到处都是肥美的草原,正是骑兵用兵的好地方。    武成的骑兵则被调回雁门郡。    不光是这里,就连西河郡这里,韩泰的骑兵也开始集结调动,干粮,苜蓿干草,马刀,铠甲等都在进行准备,不少人看在眼里,感觉又有仗要打,只是不知道是哪里要打。    徐晃也同样没有闲着,做着同样的准备。他的步兵在西河留下三千,这其中有1000人是骑马的步兵,能上马做骑兵作战,也可下马做步兵,摆成战阵,挥起苗刀,向前冲杀。    就在陈原一边跟韩泰徐晃下着命令,一边做着各种调遣之际。    王允最近半年来,一直带着陈原的吩咐,四处转悠,名为整饬各地违反纪律之事,由于手中无兵无权,顶多也只是说说而已。    不过看到太原郡、雁门郡恢复起往日的荣景,王允心里还是不住的感慨,辛亏有陈原的这一支兵马,要不然并州之地,真是不可想象。    得知陈原光复西河之后,王允则是第一时间赶来西河郡。    一是为大汉朝感到欣慰,叛乱的匈奴,终于有人得以平定。    二是西河百姓终于不必在外遭受流离之苦,可以早日返回家园,一家团聚,过上安生的日子。    三,则是对陈原不放心,西河又不同其他地方,最近多年来,和雁门郡一样,是汉人和匈奴人混杂的地方,一个处理不好,就是一场战乱。    而陈原在雁门郡,杀伐过于狠重,终究不是治理之良策。    尽管他对陈原还是有些不满意之处,可毕竟是自己亲自看着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不光是这里的事情,还有更重要的事情,他打算跟陈原说一下,以免这小子看不清形势。    年轻人啊,关键时候的路,并不多啊。    这天,外面正下着大雪,陈原的屋内温暖如春。    见王允王柔进屋,陈原就要起床,两位老夫子连忙上前不让他起床,只让他在床上说话。    陈原连声道“失礼了,失礼了。”    邢艳帮着陈原从床上坐起,垫好靠枕。    王允笑道“文理啊,你虽受伤,却是因祸得福啊。有佳人相伴,想必就一直想躺在床上吧。”    陈原,王柔哈哈大笑。    邢艳红着脸,呵呵一笑,出去为几位准备茶点。    “文理,西河之战,光复西河之地,并将叛乱的匈奴人虚连提棚,须卜骨都侯等全部斩杀。你算是立下不世之功了。”    王允接着说道,    “虽说虚连提棚也好,须卜骨都侯也罢,都不失为一时之豪杰,统率匈奴群雄,祸乱我大汉之地数万丧生。不过,在文理面前,看来他们还是差一些啊。你一出手,这些所谓豪杰,只得做你刀下之鬼啊。    你这一战,从此西河安定矣。就是太原郡头顶再无强兵威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