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七章 平静(第2/2页)并州铁甲

一批客户,然后才是农都尉府,各地官衙。    就连怀仁的新出的瓷器也是一样,先让郑家客栈用,然后再向官方推,最后才推向整个并州。    这样做,只有一个目标,吸引外地客商的注意。    今年幽州牧刘虞平定幽州的张纯叛乱之后,从幽州来并州的客商几乎几何层级增长,各种采购简直超越陈原的想象。    陈原看着各方报来的数字,一边笑着,一边感叹,和平才是古代战乱时期最大的生产力。    只要给与一个地方和平,这里的繁荣很快就能显现出来,哪怕是刚刚经过战火之地,只要有了和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依旧能创造战时想象不出的荣景。    本来幽州之乱,陈原这里,又是卖苜蓿,又是卖战马,王柔家的皮甲厂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原以为战乱结束,这些生意没了,这里的生意将萧条一阵呢。    谁知道,战乱一结束,幽州客商比以前多了有几倍。采买食盐,采买铁锅,采买各种农具,将平城一带的繁荣再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现在客商云集,郑家客栈不像春天那般萧条,而是高朋满座,宾客如云。    门窗上新装的玻璃,也让这些客商眼里放光,这宝贝若是带到幽州,肯定能发大财。    只是现在,所有人都告诉他们,这玻璃工场暂时只对并州人开放,暂时不接外来的客商。    还有那新式的瓷器,茶杯,碗,洁白如雪,温润如玉,更是让那些商人眼里放光,心里发痒,打听下来,也是一样,暂时不往外卖。    帆船已经造出来,不少原来的步兵开始上船学做水手。    战车也在各个车辆厂造出来,拉着新制成的玻璃,新式瓷器,一车车往晋阳方向拉。    那战车到了晋阳,就不再回来,卸下货物之后,然后再转入各个军营。    没有说的清,到底走了多少车,每天从早到晚,一辆辆新车装的满满的,都被人拉到晋阳去。    更没有人说的清,陈原为何要这么做。    太原郡、朔方郡各地来报,粮食都是大丰收,云中郡今年粮食也是打下很好的基础,保证当地亦无问题,雁门郡别看现在人多,以前陈原在平城怀仁等地打的基础还在,也足以能够自保。再加上苜蓿草已经到处都是,牛羊遍地,只要不往外卖,粮食也是足足的。    陈原今年几个工作重点粮食,玻璃,瓷器,帆船,已经全部在秋天到来之际,各个都有了着落。    秋风一阵阵吹紧,树上的叶子开始变了色。    紧张而又忙碌的上半年,算是告一段落。    陈原结束了巡视工作,平城一带百姓,又重新过起悠闲富足的生活。    而只有了解军队的人才知道,现在军队里,几乎天天都在练兵,简直是比打西河前还要做的的多。    骑兵不光要能骑马,更还要练习骑兵拉着马上船。步兵不光是要打仗,更多是要学做一个水手,不断地在汾河上新造的船上训练。    莫凝雪的肚子越来越大,产期越来越近,陈原最近也出门不多,天天看着地图,看着韩泰徐晃等的练兵报告做着各种指示。    本来练兵陈原该亲自到场,不过,现在莫凝雪这边预产期越来越近,生活上也离不开陈原的陪伴。    陈原就将给韩泰和徐晃的指示写的更详细一点,有时候甚至画图去讲解各种新式战术。    两人都是天生的领兵大将,一点就透,因此陈原即使不去,他也不担心练出的兵没有作战能力。    至于军队的忠诚,所有的基层军官,都是由莫病的教导队再训练,对陈原的效忠,可是军官能否做成军官的根本要求。    通过基层军官,陈原将这队伍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    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带走陈原的队伍,因此,陈原也是心里很安定。    这天已经是八月中旬,农都尉府的后院,陈原扶着莫凝雪走了一圈,告诉她这个时候,也要经常性的运动一下。    从前院跑来一名亲兵,将一封牛皮信纸,交给陈原手上。    陈原大开一看,先笑着扶着莫凝雪进屋歇息,自己则是匆忙去了前院,派人立即给王柔王泽还有在太原的郭缊送信,让他们尽快赶赴平城,有要事相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