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八章 明确权力关系(第2/2页)并州铁甲
太原郡,指指界休等地。 无论怎么规划洛阳,不能突破河东,终究是一场空想。 …… 八天后,平城农都尉府前厅气氛凝重。 郭缊、王泽、王柔等并州要人已经到齐,陈原这边,徐晃韩泰也一起参与此次商议,令人意外的是,郭全老爷子这次也来到并州。 郭全已经须发皆白,依旧面色红润,说起话来依旧中气十足。 “文理,你们商议之前,我有话要说。” 老头子郭全开口道。 连陈原都有点奇怪,这老爷子今天是怎么了?以前他只是安心养老,很少主动过问事情,尽管陈原也从不慢待他。 可他却并不倚老卖老,更多是不问是非,顶多是到各个农田去看看庄稼长势如何。 “今年开春,农都尉在太原要建粮食基地。老朽不才,以前也是朝中大司农,跟种田打了一辈子交道。今年也在太原郡几个县多跑了几趟。今年所见竟是以前前所未见,你们知道何事?” 老爷子说到这里停下来,看着王允,王泽,陈原几人。 陈原也是好奇,还没发问。 老爷子接着说道“太原郡一地,以前所种粮食,每亩所收,多则200多斤,少则百十斤上下。这是麦子,粟的产量,还更低,能到一百斤也已经算高产。而今年,麦子产量高了一点,但是有一种粮食,玉米,有些地方最高可达千斤,差的也有600斤以上,平均都在800斤。” 陈原对此早就心里有数,只是淡淡一笑,恐怕是老爷子家里反正也不吃玉米,就是人家跟他说,他也当做普通一粮食而已,没有特别放心上。 今年太原大种粮食,动静太大,他也有时间,仔细去看了,因此才被玉米的高产有些震惊到。 王泽王柔都知道太原郡比雁门郡粮食产量高,没想到竟是高一半左右,竟也是吓了一跳。 “以前太原郡人口最多的时候,二十多个县总共有70万人上下,若是有一半田地种上玉米,随便就可以养活300万人。若是都种上玉米,只怕500万人口也不是问题。” 郭老爷子这话一出口,除了陈原,大家都有些震惊,光一个太原郡,就能养活300万人。若是并州朔方云中等几个适合种粮的地方都好好种粮,岂不是可以养活上千万人口。 “现在整个并州各地,太原郡、雁门郡、朔方郡、云中郡,听说都种上玉米,都是文理从胡人手里买来的种子。这小小的玉米种子,可是帮了并州大忙。文理,你居功至伟啊。就不讲你打仗的功劳,就靠这玉米种子,就能让并州多养活上百万以上人口。光这一点,就可以任并州刺史之职。 文理,多少并州百姓都该感谢你带来的玉米种子。多少人,因为文理带来的种子,从此不再挨饿。 所以,我最近一直在想,早该有文理任职并州刺史,将整个并州名正言顺地管起来。” 陈原其实仗着兵权,在并州自行其是,哪怕是那时候王柔王允等担心他跟董卓冲突,他依旧不管不顾。 只不过,当时大家都认为这是权宜之计,因为只有陈原手里有兵,能够保护并州,并能安定一方。 可是如今,董卓看来是不会来任并州牧了,他现在已经是朝廷内第一大权在握,那还会做并州牧? 可是并州之事,再次空悬起来。 而现在何进已死,王允在董卓面前估计也说不上话。 那并州现在只能由手握兵权的陈原继续管下去。 陈原资历做并州牧并不合适,不过他前面已经像一个刺史一样管理并州。 如今只是难以名正言顺而已。 陈原笑着摆摆手道“并州刺史都需朝廷任命,又不是我们谁说了算的。” 陈原现在兵权在手,郭家王家都不掣肘,管理并州并无什么障碍。 郭全眼一瞪道“洛阳现在正乱,朝廷也无暇顾及并州。我并州现有你将地盘大多光复,此等功劳,你不做,谁又能在此任职? 再加上你带来的玉米种子,无数并州百姓都能吃饱肚子,这是何等的功绩? 其他人,谁又有能让人信服的功绩。 除非朝廷有令,现在只能由你文理,来管并州事务,其他人,我一概不认!” 郭全说到最后,有些激动地青筋暴起。 一旁的王柔、王泽连忙点头道“老人家说的对,文理此时就该将并州事务管起来。” 陈原看他们的意思,实际上,对他没什么影响,只是有时候处理事情更方便一些。 “好吧,既然大家都没什么意见,我就先管起来。” 陈原也不多客气,此时,就该名正言顺地将权力明确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