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道门五派(第1/2页)盗尸笔记

    ()    随着大悲咒的声音越来越近,我身上的冰冷僵硬渐渐褪去,师父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再也坚持不住,脸色煞白一屁股瘫坐在地上。    张大此刻已经断了气,被扒去脸皮的脸触目惊心,暗红色的血肉外翻着,嘴巴朝大张。    张三两口子的尸体也横在院子里,似乎从未动过一般。    “阿尼陀佛,想不到一只怨童,竟然造了如此杀孽,我佛慈悲,罪过啊罪过。”    随着大悲咒的声音,一道人影走了进来,原来是个骨瘦如柴的老和尚。老和尚看见院子里的尸体,摇了摇头,深深的谈了一口气,嘴里念起了往生咒。    这个和尚我见过,是娘娘山上慈仁庙里的怀济师父。慈仁庙与其是庙,其实就是一间破房子,庙里只有一个和尚,就是怀济师父。庙无真神,所以慈仁庙的香火淡的很,附近的百姓们几乎都忘了还有这样一个所在。    颂完经后,老和尚走到师父面前,蹲下身子查看一番之后,从怀中掏出一个黑色瓷瓶,倒出一颗白色药丸,递给师父道:“尸毒入体,不可强行镇压,否则稍有不慎便会尸毒攻心,变成他们一样的东西。我看你也是一珠道士,修炼不易,服下这颗药丸,三个时辰之后便能排出尸毒。”    师父接过药丸,仰头咕嘟一声吞咽下去,脸色顿时好转了不少,感激的道:“多谢怀济师父,如果不是师父赶来,今估计得撩挑子。”    怀济老和尚惋惜的扫视了一眼地上的尸体,道:“同道之争,牵扯这些百姓进来,确实有悖道,罪过啊罪过。”    完大袖一拂,一阵风刮过,地上三具尸体竟然原地消失不见了。    听了怀济和尚的话,师父眉头拧了起来,不解的问道:“还请大师清楚些,同道之争是怎么回事?”    怀济和尚似乎想起了一些往事,不无伤感的道:“这一切都要从二十年前茅鬼之争起。二十年前,道门玄宗有一场宗主之争你可知道?”    师父连忙点头道:“那是我入门以前的事了,晚辈听师傅起过,可又与今日之事有何关系?”    怀济和尚接着道:“既然听过,你自然也就知道当时宗主之争,原本没什么悬念,虽然全国道门高手齐聚祁连山,宿土、麻衣、众阁、全真、茅山五大门派精英全部出动,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道门玄宗宗主的位置终究还是茅山宋长山的。”    道门五派,宿土、麻衣、众阁、全真、茅山。五派各有一门绝招,宿土善风水,麻衣善占卜,众阁与全真善武学修行,茅山善驱邪捉鬼。    道教的宗教体系,根据老百姓的诸多需求,逐渐分支出了“宿土、麻衣、众阁、全真、茅山”五大分支,其中宿土主修工程修缮、建都立基,后世的一些风水学理论大多起源于宿土,而麻衣则主修预测、占卜,大家比较熟悉的麻衣神像实际上就是麻衣理论的沿袭。众阁与全真主修武学与修身,其中众阁讲求的是得道成仙、长生不老,全真则主张激发人体本源的潜质,现在看来的一些所谓隔空取物的特异功能,在当初全真而言,至多算是修得成,根据《汉书?;道德传》记载,早在汉初,道教便分离出了众阁与全真的雏形,年过三百却看似三十、移形幻影、飞檐走壁、点石成金之能有如蝼蚁之聚。    茅山道术,又称茅山术,是道教中攻击性最强、也是最难修的一门分支,这门道术讲求以“驱”为主,以“降”为佐,其原理大概是激发人体本能的潜质,或者借助某些符咒的特有力量,驱散或者赶跑某些在老百姓看来不吉利的东西,民间有一种误区,即所谓的“灭”,许多人认为所谓的鬼怪是可以彻底“消灭”的,其实不然,在茅山道术中,神鬼概无灭之理,最多是将其驱赶、封禁或是“降伏”(所谓降伏便是鬼怪自知不是对手,主动弃暗投明),在民间,许多驱鬼伏魔的巫婆神汉,其方法本源都与茅山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茅山道术的众多传人并不是道士,这就跟源于麻衣的算命先生大多不是道士的道理一样。正宗的茅山术博大精深,真正的茅山传人,不但要精通茅山术的自家知识,对其他类似于麻衣、宿土等分支学的理论都要有所了解,众阁、全真的武学基础更要修学一二,许多驱鬼降魔的巫婆神汉,仅仅懂得皮毛,便可呼风唤雨于一方,可想而知,如若真正修得到茅山术的真髓,将是什么样子。    但是在民间,这些道教分支中唯一还有正宗传人的,除全真外,便仅属茅山了。    “宋长山确实是不世出的才,呼风唤雨,点石成金,四十岁便有三珠道师的修为。所到之处妖邪退散三十里,乃是我道门荣耀啊,只是不知道后来为何销声匿迹,退隐江湖了。”对于这段过往,师父有些印象。    “无涯从北来,祁连落长山,你没听过这句话吗?”怀济和尚突然没头没脑的问了这么一句。    师父这会子身体轻松了许多,急忙起身将怀济和尚请进屋里,倒了一杯水,坐在下首恭敬的道:“愿闻其详,请大师不吝赐教。”    怀济老和尚微微一笑,道:    “不知尊师高姓大名?”    师父恭敬的答到:“师傅名讳邱启。”    “那你可曾听过邱无涯这个人?”    师父思考了一下,摇了摇头。    怀济和尚接着道:“当初道门玄宗一番比试下来,无论是风水占卜,还是武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