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衣锦还乡(第1/2页)三国之文士崛起

    ()    秦牧之的一首《春夜喜雨》,让幽州境内下了一场及时雨。幽州黄巾军的祸患,也暂时免除了。    张飞和刘备都是幽州涿郡的,张飞提出回老家看看,秦牧之也点点,:“是应该回去看看。”    当晚上,秦牧之带着关羽、张飞等人先回了自己的老家楼桑村。幽州太守刘焉派人全程护送,他也算是衣锦还乡。    刘备的家里,只有老母亲在家里。秦牧之走到村口,他的母亲就出门迎接了。    “德儿,你可回来了。”刘母抱着秦牧之,流下泪了。    “孩儿不孝,今后你就在我身边吧,我亲自照顾。”秦牧之抱着头上已经现白发的母亲——这个时空唯一的亲人,。    “傻孩子,好男儿志在四方,你为国家出力,只要你能有出息,为娘就心满意足了。”刘母。她知书达理,还是一如既往地希望孩子能有出息。    “孩儿一定会有出息的。”秦牧之。    回到家里,刘备的房间里,有一张学的合影。    发黄的老照片,一群幼稚的面庞,吸引了张飞的注意。    “大哥,你时候还挺帅啊,这人是你吧?”张飞笑呵呵拿起照片,:“听你跟袁绍、公孙瓒都是学同学,他们是哪一位?”    “你的那位就是公孙瓒。至于我嘛,不在这合影里。”秦牧之看着照片,脑海里就涌现出一段刘备时候的故事。    那一张学毕业时同学们的合影,是刘备的珍藏。    只是那张合影上,确实并没有刘备的身影。    刘备的老家在楼桑村,这是一个靠近县城的村子。他幼年丧父,就靠母亲编织草鞋和草席维持生计。    刘备的母亲很伟大,为了刘备将来能有所出息,她省吃俭用,还求他的伯父资助,送他去了一所全国有名的贵族学念书。    那所学校实行的是班教学,有海内人望的名师卢植,很多有钱有权有势的孩子都在那上学,比如袁绍和公孙瓒。    刘备上学时,因为姓刘,所以也被认为是皇室宗亲,跟袁绍和公孙瓒等人关系很好。他的朋友公孙瓒还经常抄他的作业。    学毕业时,全班要拍一张合影。    前一,刘备特意回了趟家,找了一件白色礼服穿上。    那件白色带着蝴蝶结的衬衣,还是过年的时候刘备的母亲给他买的,刘备一直没舍得穿。    白衬衣放在家里久了,显得白里泛黄,而且肩膀上被老鼠咬了一个洞,虽然刘备母亲用白线缝补过了,但那个补丁还是很刺眼。    不过,那已经是刘备唯一的白色礼服。    拍照那,刘备穿着白色礼服,兴高采烈地早早去了学校。    到学校后,刘备还特意到厕所用水把头抹湿了,显得自己很精神。    要拍照的时候,刘备站在了公孙瓒的旁边。    公孙瓒是刘备的同桌,也是他在那所学校里唯一的好朋友,刘备经常帮他写作业偶尔还能赚点零花钱。    公孙瓒那穿着黑色礼服打着漂亮的白色燕尾领结头梳得油黑亮。因为两个人比较熟了,刘备站在公孙瓒的身边,自己没有感觉很别扭。    但摄影师傅在镜头前,总是感觉有什么地方不对劲,迟迟不肯按快门。    那学的校长在太阳底下等了一会,很不耐烦催促道:“怎么回事,还不赶紧拍呀,我一会还要去别的班合影。很多班都在等着呢!”    刘备的班主任走过来一看,一眼就现问题出在刘备身上。刘备虽然在学校里爱好靡靡之音,装贵族,但是因为经常帮家里干农活,身体发育比较早,那过于成熟的一张脸怎么看都不像学毕业生。    再加上那一身劣质的白色礼服,具体形容,刘备就像是一个进城的民工,跑到了贵族举办的社交舞会上,他在镜头里就是一破坏美感的污点。    看到校长不耐烦的表情,刘备的班主任二话没,上前把刘备拉到一边,整个镜头顿时就和谐了。    “大家一起来,茄子……”在全班人都露出满意笑容的一刻摄影师傅迅按下快门。    一张完美的毕业照,就诞生了,只是这时,谁也没有发现刘备跑到哪里去了。    当刘备拿到学毕业照时,他流下了伤心的泪水。他一个人躲到了河边大哭了一场。    那一刻,刘备在幼的心中,暗暗发誓将来自己一定要出人头地。    故事还没有完。    那傍晚,夕阳特别红,余晖仿佛刘备心里那道被撕裂而渗血的伤口。他一个人在县城的河边,待了很久很久。中饭和晚饭都没有吃,一直到肚子快饿得不行了才回家。    一回家,刘备却发现母亲躺在了床上。    原来那中午,刘备没有回家,母亲去学校里找他没见人影,问老师和同学也没人注意到刘备去哪了。    回来的路上,刘备的母亲很是担心儿子的安危,走着走着,一不心就碰到路边的一个石头,摔倒了,左腿受伤。幸亏有好心人帮助才送回了家。    “啊,娘,你怎么了?”刘备问。    “没什么,路上有个石头,为娘一时没注意,磕碰了一下,不碍事。”刘备的母亲回答。    “娘你疼么?去医院看了么,伤口处理了么?”刘备心里充满内疚。他上前拉开母亲盖在身上的被单,只见他母亲的左腿上侧有些青紫左侧有手掌般大的淤青。他轻按了一下有明显的硬块。    “这点伤,自己用生姜片擦一擦敷一敷就好了。何必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