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主任走后,冬梅和谭嫂知道她们闯了祸。 可是,即使闯了祸,生意也要继续啊。 冬梅和谭嫂简单的把现场收拾了一下,就开始了卖饺。 而皱皱脸被吓跑之后,就没有再回来,错过了中午卖饭的黄金时间。 像在博科楼时卖饺子一样,冬梅提前准备,按部就班,他想着,好久没有开业了,今一定要大展伸手。 同时,她也很自信,自己的饺子味道这么好,一定会卖的精光。 随着中午的到来,随着工人们下班,一波又一波的工人涌进农贸市场。 以前,由于整个钻一家属院基地里面,卖吃食的只有冬梅和谭嫂,所以大家没有选择性,只能去两人的摊点吃饺子。 现在,随着农贸市场的建立,这里不仅有卖肉夹馍,米稀饭,笼包子,活络面,炒面,拉条子,米饭,麻辣烫等等,大家的可选择性一下子多了起来。 而且,由于饺子的价格普遍要高于其他的饭,所以冬梅和谭嫂的饺子摊点被严重分流,相比以前的红火场面,现在可真是一落千丈。 冬梅看着第一家卖肉夹馍的红脸女人,自早上开始后,就没有停过,客人像流水一样,来了一波又一波。 他们坐在的红脸婆姨的摊点上,吃肉夹馍,喝稀饭,既省钱,又快捷。 而第二家卖笼包子的白脸婆姨,笼包子也销量很好。 如果有不喜欢吃肉夹馍的客人,便坐在白脸婆姨的笼包子摊点上,要上几笼包子,沾着汁吃,再喝上一碗粉汤,也很划算。 而后面那几家卖面的面馆摊点,生意也红火的很。 由于基地里的工人,主要以北方人为主,所以大家都吃面,面条自然卖的很好。 而反观冬梅和谭嫂的摊点,客人稀稀拉拉,走一个,半才另外一个,甚至有时候还接不上。 平时忙惯了的冬梅,站在饺子摊点上,看到生意如此清淡,一时半会儿还适应不过来。 她转头看看谭嫂的摊点,也好不到哪里去。 冬梅着急的团团转,她朝着站在一旁的谭嫂道:”谭嫂,你今是怎么了,怎么吃饺子的人这么少啊?” 谭嫂也很纳闷,她红着脸,看着周围的穿梭而过的人群:”是啊,感觉还没有咱们在博科楼和普通楼房南边,摆摊时候的生意好啊。” 冬梅也叹着气,看着周围生意红火的吃摊点:”是啊,我以为农贸市场开张以后,我们的饺子会越卖越好,可是没有想到,反倒卖不好了。” 谭嫂一边吆喝着周围人过来吃饺子,一边对冬梅:”还好,皱皱脸被我给打跑了,不然光卖饺子的就我们三家,人员再次分流,肯定更差。” 闻言,冬梅想了想:”看来,我们该转行了。” 听到转行,谭嫂惊奇的:”转行,你不准备卖吃了吗?” 冬梅摇摇头:”我的转行,并不是不卖吃了,而是要开拓创新,卖一些周围人没有卖的吃食?” 谭嫂:”那你的意思是,饺子干脆不卖了,而转卖其他的吃食?” 冬梅:”不是,饺子也要卖,但是不能把宝,全部押在饺子上,我们要多元化发展。” 谭嫂觉得冬梅的对,她:”那我们,从明开始,就开始卖一些新鲜玩意,你怎么样?” 冬梅很同意谭嫂的观点,她认为时间紧迫,必须从明就开始卖新的吃食。 于是,冬梅问谭嫂:”谭嫂,你除了会做饺子,还会做什么?” 谭嫂想了想:”我还会做馄饨,米线,醪糟。” 话毕,谭嫂又追问冬梅:”那你还会做什么新的吃食啊?” 冬梅不假思索的:”我还会做油泼面,臊子面,麻食,刀削面等等。” 冬梅和谭嫂一个来自关中,一个来自四川,由于饮食习惯的不同,两人会做的饭也截然不同。 谭嫂:”冬梅,既然你会做这么多,那我们明就把各自会做的东西,都给他带上。” 冬梅点头同意。 下午,冬梅正在家忙活着为第二的创新做准备,卫国下班回来了。 她进门第一句话就问冬梅:”冬梅,听你们今中午在农贸市场打架了?” 冬梅纳闷的问:”你中午零时加班没有回来,你是怎么知道的啊?” 卫国:”我的呐,你们几个家属在农贸市场打架的事情都传开了,而且你们还把白主任给打伤了,对吧?” 冬梅:”没有啊,他就是挨了谭嫂一个蒙棍而已。” 卫国:”还好那一闷棍不是你打的,要是你的打的,估计你以后再也没有机会,在农贸市场卖饭了。” 闻言,冬梅纳闷的:”谁的,难道谭嫂再也不能再农贸市场卖饭了吗?” 卫国点点头:”物业管委会的通知单都贴出来了,你还不知道啊?” 冬梅:”我真不知道啊,你在哪里看见?” 卫国:”我下班回来的时候,路过物业管委会,看到他们正在张贴单子,顺便看了一眼。” 听到卫国的话,冬梅意识到,肯定是白主任出的主意。 此时,如果要想留住谭嫂的话,必须去找白主任,并且趁着他刚把单子贴出来,劝他把单子收回去,不然,等大家都看到这个规定了,那么就晚了。 走就走,冬梅再次独自过来找白主任。 冬梅之所以不带谭嫂过来,因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