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卫国回来后,迅速的加入了冬梅卖饭的行列,有个卫国这个得力助手,冬梅明显没有以前那么累了。 可是,好日子不长,随着过年的临近,单位的冬休开始了。 随着冬休的开始,单位的放假,人员的休息,很快整个农贸市场就萧条了。 像往年一年,随着工人们的休息,在这个农贸市场上做生意的人,也慢慢开始了休息。 冬梅和谭嫂是坚持到最后几个撤离农贸市场的商贩之一。 农贸市场忙活了一年下来,大家都收获颇丰,尤其是冬梅和谭嫂,这两个农贸市场上的大户,更是赚的盆满钵满。 在农贸市场的黄金时间,冬梅和谭嫂基本都是日赚三百左右,一个月下来将近一万块钱。 冬梅和谭嫂在高兴之余,也悄悄的保守着这个秘密,不敢把自己的收入出去。 在那个普通工人一个月只能赚五六百的年代里,冬梅和谭嫂已经完全逆袭了。 甚至可以,她们用两的时间,就能赚一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 有了收入的保障,冬梅和谭嫂的银行存款也渐渐多了起来。 虽然两个女人都赚的很多,可是她们并不敢乱花一分钱。 在农贸市场的最后一,冬梅和谭嫂卖完了最后一份饭之后,两人相视一笑,开始了收拾东西,准备开始漫长的冬休。 谭嫂看着冬梅,开玩笑的:”冬梅,今年一年,收入不错吧。” 冬梅和谭嫂彼此挨在一起做生意,互相很是了解彼此的收入。 冬梅也就没有谦虚,她:”还真的不错,比咱们在博科楼南边卖饺子的时候强多了。” 谭嫂爽朗的笑着:”既然赚了这么多钱,还不带着老公和孩子出去旅游一圈。” 随着大家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旅游这个新名词,已经开始在大家中间出现,并且开始流行。 而且,已经有一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们,开始出去旅游了。 冬梅把东西收拾好之后,放到了该放的位置,等待着卫国过来搬东西。 她对谭嫂:”虽然收入不错,可是我准备把这些钱全部存起来,一部分用作将来涛涛和娜娜上大学的学费,一部分将来用作给涛涛娶媳妇……” 谭嫂听着冬梅对钱的分配,很是佩服冬梅,:”你计划的可真是长远啊,我可没有你想的那么多,我准备拿这笔钱,带着三个孩子回趟老家,然后去附近的大城市,重庆市玩一圈,带孩子们吃好吃的,玩好玩的,看好看的……” 谭嫂年轻的时候便失去了丈夫,所以她总觉得自己的孩子,相比别人的孩子,要可怜的多,所以谭嫂努力工作的一个主要动力,就是想弥补孩子们身上缺失的东西,让孩子们明白,虽然她们没有爸爸,但是凭着妈妈一个人奋斗,依然可以让她们过上好日子。 冬梅夸赞谭嫂的:”是啊,趁着冬休,我们是该出去好好玩玩了。” 谭嫂:”是啊,那你也带孩子出去好好玩玩吧。” 冬梅:”我是想带着孩子们出去玩一圈,其实玩一圈下来也花不了多少钱,可是卫国不同意啊,他总觉得这些钱,都应该积攒下来,万一将来娜娜考不上大学,我们还准备掏钱,让她上自费大学呢!” 谭嫂:”冬梅啊,你就别想那么多了,你的两个孩子,学习都很好,涛涛和娜娜一定能考上公费大学。” 那个时代,由于大学招生还没有放开,所以大学普遍比较难考。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大学扩招的开始,等到涛涛和娜娜这批孩子高考的时候,大学招生已经放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时代已经结束。 冬梅和谭嫂的孩子们都很争气,涛涛考上一所二本大学,学的是英语,娜娜考上的是一所重点大学,学的事计算机。 而谭嫂的两个孩子都考的是重点大学,而且都是一本,一个学的是金融,一个学的是环保。 而冬梅和谭嫂用自己当年卖饭积攒下来的钱,轻轻松松的供孩子们读完了大学。 …… 冬休的日子是轻松的,同时也是惬意的。 冬梅和卫国在回老家之前,准备把冬梅的好姐妹们都召集起来,请大家下馆子吃顿大餐,同时好好的聚一聚。 毕竟,几个好姐妹之中,冬梅的生意做的最大,而且赚的最多。 冬梅觉得,人生就该是有舍有得,既然自己得到了,那么应该拿出来一部分,分享给大家。 虽然不多,但是能让大家开心就行,以感谢几个好姐妹,在自己创业之初的时候,给予自己的大力支持。 冬梅和卫国两口子把饭局设在了基地门口的一个饭馆里面。 实话,这还是冬梅卫国两口子,搬家来钻一基地院子这么久了,第一次请大家下馆子吃饭。 而当几个好姐妹听到冬梅卫国两口子要请大家吃饭时,纷纷表示不可思议。 他们心想,这么节俭和节省的两口子,怎么今也舍得请大家吃饭了,而且是去饭馆里面? 一般情况下,按照冬梅卫国两口子的套路,即使请大家吃饭,那么也是在自家里,自己来做,毕竟那样能节省不少钱。 由于冬休,所以大家都在家里。 在冬梅的盛情邀请之下,大家接踵而至。 红霞和李建军带着两个女儿,李晶和李毛最先过来。 王超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