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别钟陵春十余(第1/3页)无穷极
() 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此诗乃是唐朝末年文学家罗隐所作。的是罗隐自己少年时文采过人,意气风发。前往考举之时,在钟陵结识了当地一名唤作云英的歌姬。谁料意弄人。罗隐连考十二年举人皆不中。当他十二年后再次赶考路过钟陵之时,不意竟再次遇上了云英。此刻云英已是半老徐娘,但依旧未脱离风尘。罗隐不由感慨,想不到一别十二年,云英还是一名歌姬,未曾嫁人脱离风尘。可谁知云英对着罗隐也是发问:“怎地罗秀才还是一介布衣?”罗隐无言以对,悲从中来,作此诗赠之。
朝代更迭,此时已是大明王朝。罗隐早已作古,钟陵县也早已更名为南昌县。可此诗却流传了下来。这日便有一文士模样的中年怪男子,站在这钟陵县最大的青楼——金香院前,愣愣出神。金香院春色满园,门口的那些个露着白嫩嫩的胳膊的歌妓们扬着手绢儿,不住对着来来往往的男子们叫喊。
这个中年文士姓刘名显,字有成。据传祖上可追溯到西汉时期长沙定王刘发。乃是吉州安成人。自幼文武兼习,指望将来若不能以文入朝为仕,凭武也可在武林有一席之地。年少时风流狂荡,游至此处,结识了这金香院的一名歌妓。当年月下亦曾许诺将来若有成,则为其赎身,娶之入门。可谁知家中遭遇变故,迫于无奈远走他乡,在外地娶妻生子。这年携妻子游山玩水,重临故地,不由得一时惆怅,便悄悄避开妻子,来到这金香院前。
可向来有道是“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昔年身姿轻盈,娇容无双的歌妓,如今早已褪了颜色,风姿不再,得老板的照顾,在妓院做了管理幺二、野鸡的一名妈妈。
那已沦作妈妈的歌妓朝刘显报以一笑,似媚还恨,又轻轻然。似乎早已看淡此事,也不曾真正寄希望于刘显。匆匆一面便退进了院去,再也不肯见他。只留下刘显一人在此黯然。
“有成哥,不好了!”刘显正愣愣出神,冷不丁不远处有人叫喊。他“呀”地叫出了声,喊他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发妻。
刘显见发妻寻来,不由微微发窘。他这金香院的往事,发妻自然是不知道的。可他在这金香院门口站了许多时,女子固来心细,难保不多想。这让他竟有些着忙。他正琢磨如何解释,他发妻已然跑至他的面前。刘夫人虽已嫁给他十多年,但依旧面容白皙,看不出来半点岁月沧桑。
刘夫人瞟了一眼那金香院的招牌,俏目从门口那群“搔首弄姿”的烟花女子身上扫过,面露不屑,目光并未停留,而是一把抓住了刘显的胳膊道:“有成哥,不好了,慎儿和锦茵都不见了。”
“什么?怎么回事?你不是带着他们吗?怎地未曾看好?”刘显大惊。他与刘夫人膝下共有一子一女。长女唤作锦茵,次子单名为慎,他向来视若珍宝。
“我带着慎儿锦茵闲逛,慎儿想吃糖葫芦,我便去买。可谁知锦茵自己等不及,要去前面看看,拔腿就跑。慎儿他去追,这街上人来人往,两个孩子身子又,我就是买串糖葫芦的工夫两人钻进人群就没有了影子。我四处找,正好在此处碰到了你。”刘夫人急道。
“这锦茵真是越来越不像话。女孩子家行为无端,若是慎儿出什么事该怎么办!快,我们一起去找。”刘显又慌又怒,发足前奔。刘夫人身影一晃,紧随其后。这南昌县繁华,城中道路纵横交错,两人一阵发足急奔,不知觉间便来到了城中间。只见城中间熙熙攘攘围了不少人,远远望去黑压压一片。人群中间还搭着个一丈高的台子,台子上插着两面大旗,一面上书“铁臂门”三个大字,一面书着“韩”字,风一吹,大旗迎风鼓动,好不威风。
原来此日乃是“铁臂拳王”韩老爷子七十大寿,铁臂门在城中央摆起了一丈高的台子,众弟子纷纷显露武艺,赠送礼物,给韩老爷子祝寿。城里不少百姓都涌了过去,将台子周遭堵得水泄不通。
“两个孩子莫不是见此热闹挤进去看热闹了?”刘显夫妇对视一眼,齐身跃到道旁一棵樟树上向人群中望去。只见人群中,铁臂门搭的台子下,竟有两人在过招。一个是位白胡子的长者,而另一位则是个八九岁的幼童。这不看还好,一眼看去,刘显夫妇不由得吃了一惊:那与白胡子长者过招的幼童正是他们的儿子刘慎。
“快,别让他伤了慎儿!”刘夫人爱子心切,生怕孩儿受到半点损伤,脚尖一点,从树上跃下,犹如一只大雁落入人群中。而刘显也高喝一声“住手”,人拔空而起,如展翅雄鹰般一掌劈向那位白胡子老者。
原来这韩老爷子早年乃是一名行走武师,习得一套“铁臂拳”,数十年苦练下来,双臂犹如铁打一般,在钟陵颇负盛名。此时他虽已七十高龄,须发皆白,但依旧一身豪气。先前众位弟子表演一番后,看台下看客们纷纷相邀,要韩老爷子也露上两手。韩老爷子“哈哈”一笑,走到台中央,在台上演练起铁臂拳的功夫来。
此人功夫倒也着实了得。一套“铁臂拳”打将下来面不红气不喘,完全看不出半点古稀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