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4 传说中的仙人(一)(第2/2页)大风缥缈录

岳府也还繁华,从江南来的一些商旅北上还需要在太岳府补给,然后雇佣些当地人指引穿越东林岭。”

    十八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那时候的太子、郭羽等人,大概也就一两岁,至于李可依,甚至还未出生。

    不过十八年前那一年,在大风朝历史中却是极为难忘的一年。

    大风朝二十九年,武远太祖在大风阁中悄然离去,身边陪着他的,是北墙外呜咽千百年的风声。

    天下尽皆披白,世人哀悼。

    却也有不少暗藏野心之人,大舒一口气,深夜磨刀,憧憬着自己登临天下的模样。

    可是起兵需要物资粮草。

    江南三十八城,水道环绕,城墙高耸,山野中也有不少打家劫舍的强盗,府兵一来便一击即溃,不成气候。

    北方一十八府,尘沧运河以西,平原广阔,山岭起伏,也有不少占山为王的盗贼,最多掳掠周边乡民些粮食。

    唯有尘沧运河以东,东林岭山路绵延数百里,往来商旅不绝,一时间匪盗为患。

    不少商队结伙而行,纷纷重金请当地人作向导,年仅十四岁的方韩山随着父亲一起成为了商队的向导之一。

    商队的马夫都是江南人士,说着一口含糊不清的乡音,对待十四岁的孩子非常关照。

    商队的领队是个高高瘦瘦的商人,做的是江南到京都的香粉生意。

    虽说有尘沧运河连接京都与江南商道,可是船只众多,再加上太祖离世,官船往来不绝,近半数商船都被限行。

    除了一些货物储存不便,需要赶时间的商队会选择高出数倍的花费走水道外,其他商队纷纷选择走陆路。

    原本有些冷清的东林岭商道,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突然迎来了大量商旅。

    方韩山所在的,是三只商队结伙而行,大约有两百余人。

    其中大多数是马夫,每只商队雇佣的护卫不过十余人,加起来有四十名左右护卫。

    遇到一般的盗匪,倒也不惧。

    可是东林岭中却不止独身而行的盗匪,还有一批刻意伪装成盗匪的野心之人。

    这样的大盗,往往在太岳府中安排眼线,然后在东林岭中劫去货物,又有专人伪装成商队,继续北上京都将货物卖掉。

    行不过三日,商队果然落入了一大队盗匪的包围中。

    那队盗匪刀光如新,衣甲鲜明,随着一阵箭雨突然出现在商队前后。

    匪首一马当先,横刀立在商队前方,朗声道。

    “东林重重山,过路即是客,客随厚礼来,收礼不收头。”

    “都不要乱动!”

    高瘦的领队商人喝止众人,低手从怀中掏出一方手巾蒙住自己双眼,这才朝前方拱手道。

    “不知阁下何方好汉,我们不过是寻常商队,辛苦赶路为的是钱财,还望好汉高抬贵手。”

    “屁话!”

    匪首身边一名盗匪毫不客气,随着匪首一起来到高瘦商人身前骂道。

    “老子们辛苦提刀来,为的也是钱财,你们要是乖乖放手还好说,要是敢动半点歪主意,老子叫你们知道知道什么叫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今天这客人倒也自觉。”

    匪首见高瘦商人自觉蒙上双眼,驻马停在高瘦商人身边,手中长刀轻轻搭在商人肩上。

    只需匪首手中轻轻一动,刀下就将又添一亡魂。

    “客人你一个人自觉没用,还是下令让所有人都自己蒙上双眼吧,这样我才能放心抬手,留你们所有人活着回去。”

    三只商队加起来不过四十余名护卫,此刻出现的盗匪不下百人。

    如果拼死一搏,护卫们可能有机会活命,不过商队的人估计要死伤大半,结果最多是让盗匪们稍有损失。

    高瘦商人心知,这次遇上的是大盗,应该从商队自太岳府出发时就被盯上了。

    事已至此,能活着回去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于是商人高声喊道。

    “大伙别乱动,好汉们只求财不要命,自己拿手巾蒙住双眼,把货物交给好汉们。”

    两百余人纷纷下马下车,自己蒙住双眼立在路旁。

    盗匪中分出一队人马,赶车拉马,就要将所有货物带走。

    却没人想到,十四岁的方韩山正躺在一辆马车的货物中。

    马夫念他年幼,便让他赶路时躺在马车上。

    此刻的方韩山被眼前的阵仗吓得一动不敢动,等到他反应过来,马车已经被盗匪们赶着上路了。

    他正想跳车,忽然听到后方传来一声惨叫。

    “啊!”

    一具温热的躯体颓然倒地,四肢抽动片刻之后再也没有了动静。

    匪首身边的那名盗匪手提滴答着血迹的长刀,冲不远处的高瘦商人高声喝道。

    “老头,回去厚葬他,老子出刀从来不见血不回,记着,他一个人替你们挡了这血光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