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6 铜扣之主(三)(第1/2页)大风缥缈录
西华殿内。
刘统领蹲在刺客尸首身边检查良久,冷峻的面容好似凝固一般,缓缓起身。
“此人年纪四十上下,身量瘦小下肢粗壮,掌中有老茧,显然善于攀爬,双臂细微伤痕多,应该是久居山林,亦或山中猎户之类,并非京都人士。”
一旁有人手持笔墨,将刘统领口述的检查结果记录在案。
立在一旁的皇上问道。
“区区一介山野猎户,有什么本事来京都潜入皇宫?定是有人指使。”
虽然天下间不乏江湖传闻,说有飞檐走壁来去无踪的大盗出没,可是皇宫中没有人接应,也绝不可能偷偷入宫。
刘统领手中捧着一柄匕首细细观察。
“皇上所言不错,此柄匕首用料非民间之物,形制应该是军中斥候之物,只是印记处被刻意磨去,无法查证。”
听到这柄匕首是斥候之物,魏定真目光立刻落在刘统领手中。
自幼在军中长大,又做过多年斥候,对于这样的匕首可是再熟悉不过了。
魏定真忽然上前几步,蹲下身抓起刺客左脚,将脚上鞋袜褪去。
刘统领见他一番奇怪举动,正要阻止,却被皇上拦住。
只见刺客左脚上并无任何异样之处。
魏定真忽然想起,桌上应该还有半壶残酒,又将酒壶提起放在火炉上温了片刻。
不时探出一根手指,在酒中感受温度。
待酒温略有烫手,这才提着酒壶来到刺客身边,将热酒浇在刺客脚腕处。
原本没有任何印记的脚腕上,渐渐显露出一个奇怪的图案来。
魏定真指着图案说。
“刘统领可认识这个标记?”
刘统领近前一看,摇摇头表示不认识。
身为禁军统领,常年待在皇宫之内,这样的奇怪图案不认识也是正常。
皇上沉声道。
“魏定真你快说说,这刺客到底是什么身份?”
“皇上可还记得十八年前剿贼一役?”
十八年前是大风朝最刻骨铭心的一年。
那一年,开创大风朝的帝王,武远太祖驾崩,先帝继位。
随着武远太祖的离去,一时间人心惶惶,天下思变。
当初武远太祖不顾群臣百官反对,执意定都在极北端的尘安城,又征天下劳役开凿尘沧运河,连接尘安城与沧水河。
开凿运河的后患,终于在武远太祖离开后显现出来。
十几年的开凿时间,有无数不堪重负的劳役出逃,或者隐匿山林,或者占山为王。
终于在十八年前,趁着朝野动荡无暇旁顾之时,北方许多地方山贼林立,一时间声势浩大。
先帝继位后,先是发布安民举措,令一部分流民重归田间,但是仍然有大批山贼不愿顺从。
于是先帝调集精兵,令魏嵩等一批年轻将领剿贼,平定北方各处。
这一场浩大的剿贼战役持续三年时间。
同时,魏嵩等一批年轻将军,也一跃成为威震一方的名将,纷纷进入京都。
皇上失声问到。
“你是说,这刺客是流窜十八年的贼首?真是荒谬之言。”
“皇上,这个刺客不是贼首,而是剿贼一役中失踪的斥候。”
“失踪的斥候?什么意思?”
听到刺客是曾经剿贼的斥候,皇上似乎有几分相信的意思,毕竟刺客所用的匕首就是斥候之物。
面对皇上的疑问,魏定真只得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详细禀报。
“卑职幼时随家父从军,恰好经历过那些年剿贼战役。”
十八年前的事情早已经被封入尘埃,除了亲历者之外,旁人对于其中发生的故事一无所知。
原来,剿贼初时并不顺利。
许多山贼盘踞山林要地,往往山路狭窄,纵然有精兵数万也无法轻易接近。
为了探清敌情,又从精兵中抽调精锐,组成一支单人能力极强的斥候小部队。
这支斥候部队的任务主要是,探清地形路线,混入山贼营寨中查找漏洞,甚至刻意挑起内斗。
为了标明身份,便用特制药水,在每人右肩与左脚腕处,绘制这样的图案。
平日里图案并不会显现,必须用热酒一烫,绘制的图案才会显露出来。
三年后,尚能回营的斥候不到三成。
有许多斥候死于贼营,也有许多斥候就此消失,再也没有了踪迹。
这些斥候往往由领兵将军亲自掌控,因此许多卷宗中也没有留下消息。
而知道此事内幕的人,则更是少之又少。
讲完整件事情来龙去脉,魏定真这才肯定的说。
“皇上,据卑职推测,这个刺客应该就是当年剿贼中失踪的斥候,应该是被人收买,藏匿在山林中。”
说到藏匿山林,魏定真忽然想起东林岭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